淮河能源报
中国企业报协会“二十佳报纸”申报表(5)
单位名称 | 淮河能源集团新闻媒体中心《淮河能源报》编辑部 | |||
出版(周期刊数) | 5期 | 版色(全彩、 黑白) | 一四版彩色印刷、二三版黑白印刷 | |
开数 | 对开 | 发行量 | 13500份 | |
通讯地址 |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路1号 | 联系 电话 | 0554-7624831 | |
报纸业绩: “全国煤炭行业优秀报纸”“全国优秀企业报二十佳”、第三届淮河能源集团企业文化“五个一工程”优秀宣传媒介等荣誉,报社党支部获得2013-2014年度淮河能源集团先进党支部、2013-2014年度淮河能源集团机关先进党支部、2015-2016年度淮河能源集团机关先进党支部等称号。在2020年中宣部传媒监管局和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年度审读质量检查中,《淮河能源报》差错率、差错数全部合格,编校质量和出版形式质量在全省位居前列。 淮河能源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34-0078 | ||||
中国企业报协会评审意见 | 申报单位意见 | |||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
签字盖章 2021年5月17日 |
填表日期: 2021年5月17日
全国优秀企业报二十佳申报材料
《淮河能源报》原为《淮南矿工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刊号为CN34-0078,每周一至周五出版。经中宣部批准,2019年11月17日正式使用现报名。近年来,报纸曾获“全国煤炭行业优秀报纸”、“全国优秀企业报二十佳”、第三届淮河能源集团企业文化“五个一工程”优秀宣传媒介等荣誉,报纸集体获得2013-2014年度淮河能源集团先进党支部、2013-2014年度淮河能源集团机关先进党支部、2015-2016年度淮河能源集团机关先进党支部等称号。在2020年中宣部传媒监管局和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年度审读质量检查中,《淮河能源报》差错率、差错数全部合格,编校质量和出版形式质量在全省位居前列。
多年来,《淮河能源报》严格落实淮河能源集团党委有关要求,坚持围绕中心不偏离,服务大局不游离,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加大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宣传力度,提升报纸宣传有效引导的能力和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中,报纸坚持守正创新,深耕舆论引导、深度报道等领域,保持传统优势,同时紧跟媒体发展趋势,运用互联网思维,增强可视化、互动性等,使报纸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
一、始终坚守企业党媒职责使命,充分发挥报纸对企业中心工作的推动作用
《淮河能源报》始终牢记自身职责,坚持“甘心用心当好企业舆论工具、甘心用心当好企业管理工具”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载体、企业治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对外形象展示的重要平台”职能定位有关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发挥报纸对企业工作的推动作用。
2020年以来,《淮河能源报》围绕企业深化改革创新等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安排,突出策划引领,把握新闻时度效,加大评论引导,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企业中心工作的报道上进一步深化、细化,不断提升宣传效果。
强化防疫宣传。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淮河能源报》积极思考特殊时期的新闻选题、采访方式、报道形式,结合疫情防控背景,针对性地制定宣传策划方案,统筹实施。一是开设“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众志成城战疫情”等专题、专栏,深入宣传贯彻党中央、安徽省委、安徽省国资委党委、淮河能源集团党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累计推出各类新闻报道400余篇。《在战“疫”中彰显国企担当》等稿件被人民网、央广网、学习强国、中安在线等多个国家、省级主流媒体转载,向外展现出一个勇担当有作为的淮河能源控股集团。
深化主题宣传。聚焦淮河能源集团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以“职能怎么转,我该怎么干?”大讨论迎七一、年中经营分析会、淮河能源集团第一次党代会(职代会)等重大活动节点,加强主题宣传,精心组织策划,做到报道推出系列化、表现形式多样化、重点栏目品牌化。推出《聚焦五年看亮点——喜迎党代会》产业发展系列报道,在企业上下引起较好反响。依托安全品牌栏目“确保安全筑牢基石”栏目,引导坚定安全管理思路,强化瓦斯、水、火、机电系统等安全管理宣传,加强案例警示教育,做好各产业单位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宣传报道。《淮南煤矿史上“零”的突破 集团公司实现安全生产一周年》等一批报道相继推出,营造出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着力在提振信心、树立形象上聚焦发力,大力宣传企业改革发展新进展、新举措,鼓舞士气、激发干劲,推出的《转型发展站风口 气化长江立潮头》《锲而不舍终圆梦》等综合性报道有力提振了发展信心,深受干部职工好评。
加强典型宣传。《淮河能源报》利用“身边的榜样”“走基层听党课”“状元谈经”等栏目专题,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发展等选树先进典型,生动讲述一线职工感人事迹。2020年,《淮河能源报》“周末”版“多彩家园”栏目刊发稿件50余篇,对集团公司最美家庭、职工运动会获奖选手等进行报道;《风采》版刊发稿件120余篇,对集团公司表彰的优秀党支部、先进个人等进行采访,通过典型宣传,让一个个先进集体、先进模范从幕后走到前台,让钦佩和感动汇聚成引领企业改革前行的力量。
加大评论引导力度。2020年,《淮河能源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淮河能源集团历史上首次实现安全生产一周年、淮南煤矿迈入淮河能源时代一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评论。利用本报评论员、“今日观察”“淮矿时评”“舜耕新语”等栏目和形式,选取不同切入点,引导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尽职尽责,以实际行动为企业改革发展助力。2020年,本报评论呈现两大特点。一是评论数量增幅明显。2020年共计刊发评论98篇,相比2019年的75篇,评论刊发数量增幅超过三成。二是评论质量显著提升。其中,4月2日,在企业历史上首次实现安全生产一周年,推出的本报评论员文章《以“归零”心态向“零”奋斗》;,7月1日,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的大背景,推出的本报评论员文章《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双胜利”》;11月16日,推出的《非常之年 非常之为——写在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揭牌一周年之际》综述等,在集团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加强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不断提高宣传报道质量
从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入手,努力把握好新闻宣传工作“时、度、效”,主动把报纸宣传工作放在企业大局中思考,把具体报道工作放到企业大背景中来思考、谋划,把具体宣传要求、报道思路放在大环境中考量、取舍,做到了导向不偏,推动实际工作有效、有力。
加强制度建设。为防范风险,杜绝差错,淮河能源报制定了《三审三校制度》,依据国家标准规范报纸审校流程管理;制定《编辑流程“六必审”制度》,从六个方面规避重大编辑出版风险;制定《编辑流程负面清单》,对常错易错之处制订20条负面清单并在编辑过程中严格兑现;制定《每日评报管理规定》,坚持编委每日对前一天报纸进行读审评价,并张贴上墙,主要讲导向、讲不足,进一步提高编辑质量。坚持日编前会制度、周学习会制度、月度好新闻评选制度等,提高报纸规范运作水平。
加强队伍建设。《淮河能源报》目前共有编辑出版人员8名,为进一步提高采编人员业务能力,报纸编辑部根据每个采编人员的特质、特点、特长,充分发挥各人在采访写作、版面编辑、图表制作、摄影等方面不同的长处、优点,压担子、给平台,在实战中锤炼作风、提高业务水平。要求编辑人员每人每月至少撰写1篇深度报道、1篇评论、1个图表以及一定数量的编后、短评,新媒体作品等。近年来,记者采写的稿件在安徽新闻奖、中国煤炭新闻奖、淮南新闻奖等各类新闻奖评比中获奖的有20余篇。
三、注重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
《淮河能源报》作为淮河能源集团的党委机关报,是反映企业发展的重要窗口,因此,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办报质量,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十分重要。报纸编辑部要求管理人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解决实际问题,带动各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引导全体采编人员深入基层,扑倒身子,沉下去,用记者的眼光和新闻的手法,准确迅速地把基层的情况反映出来,在实践中增强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以干事业的激情,干实事的作风,干成事的能力要求每名党员和职工,克服畏难情绪和浮躁心理,认真落实本职岗位工作,增强主动、严谨、创新工作的自觉性,提升专业水平。
坚持以“零差错”为目标,精心细心用心抓流程。强化整个流程的动态、精细管理,做到重要环节环环相扣,切实提高报纸编辑出版质量。两年来,杜绝了重大政治性差错,细节上的差错比过去大为减少。在工作过程中,淮河能源报编辑部认真落实“个人能力是基础,集体智慧是关键,运作方式是保证”有关要求,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团队意识和一盘棋的思想,相互支持,互相配合,面对不断提升的新闻报道要求,每名职工都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能力,坚持发扬优良作风。尤其是在重大策划和宣传报道中,坚持集成联动、全员参与、分工协作。通过这种团队联动,既保证了重大报道的质量,又锻炼了队伍,矿工报社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报纸宣传工作上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淮河能源报
2021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