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带来了“聚宝盆”

弃土变沃土   沃土育沃柑

铁路带来了“聚宝盆”

本报记者 廖景芝   通讯员 莫小斌

 

正如火如荼推进建设的贵南高铁从广西南宁武鸣区宁武镇东王村穿越而过。4月17日,三辆满载黄土的卡车从一施工工地有序驶出,目的地是该村一片岩石裸露、荒草丛生的低洼地。

黄土是铁路建设过程产生的废弃土方。两年前,中铁上海工程局贵南高铁项目部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李斌还为此头疼不已,如今这些弃土却成了助力东王村脱贫致富的“金元宝”。

项目进驻时,原计划弃土场选址在2.2公里外的山坳里,因山坳种着82亩沃柑,要铲掉沃柑,东王村村支书王文宏第一个不答应。近年来,武鸣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沃柑种植基地,在柑橘果农中流传着一句话:“中国沃柑看广西,广西沃柑看武鸣。”2016年村里引进了沃柑种植,不少村民通过种植沃柑陆续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一笔经济账横在李斌、王文宏面前:每亩一次性8万块的征地费用,加上青苗赔偿、高铁开通后的土地复垦复耕,一共要花费600多万元。但当时每亩沃柑年产值便有近5万元,一棵沃柑树苗快则两年才能成材,山坳里的沃柑刚准备挂果……这显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王文宏向建设单位推荐了一块位于村西南方向的“鸡肋”低洼地,免费当作弃土场。低洼地岩石裸露,仅在石缝中留有少量土壤。因为地势低,这块地一遇雨天便积水,种下去的作物往往在还没收成之前,便被水泡了。

村民潘志山家里的三亩七分地便在这低洼地里。 “这块地只能种一些玉米,一年到头每亩能收600斤,三亩多地最多也只赚3000块钱。”和潘志山一样,许多农户在低洼地上难以得到高收益。洼地面积71余亩,涉及67户农户、213人,其中贫困户就有12户、34人。

两人一拍即合。正当李斌松了一口气时,新的问题又出现:填土后,是否适合沃柑种植?为此李斌又奔走数月,实地探查、环保评估、登记建档、签订协议……最终,在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下,铁路建设单位对施工弃土进行土质筛选,将适合沃柑种植的弃土运到低洼荒地中,并投入机械对填铺的土地进行坡度控制。李斌算了一笔账:平整土地投入人员、机力折算才花费60万元。

“土地平整后,我打算种上沃柑。”潘志山说,“一亩地可以种100棵果树,沃柑挂果后,带来的收益是原先的将近20倍。”“等三年后沃柑成熟了,这块平整后的土地预计给全村带来超过200万元的收益。”王文宏开心地说。

昔日的低洼地,要变成聚宝盆了 。如今,东王村已有119亩低洼荒地成为贵南高铁建设的改良地。铁路建设单位正将这一模式推广至贵南铁路全线,根据沿线地方政府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良土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