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秋天一袋栗
天渐凉,霜降不远。学校的秋意已浓。
昼渐短,夜渐长,午后的阳光愈加散漫。商业街炒货店里哗啦哗啦翻炒栗子的声音时隔一年又如期而至,又到了一年吃栗子的时节。
已是一片秋风萧瑟,风刮起来冷得人直打颤,只闻到阵阵栗子香。天冷风大,但同学们愿意在寒风中头发凌乱,揣着衣袖,呵着气,跺着脚,只为一牛皮纸袋刚出锅的香喷喷的糖炒栗子。
秋天是最适合吃板栗的季节。妈妈说,吃东西讲究时令,人的吃食和自然协调了才能得天地之气,才能把身体和精神养得舒服。九月授衣,十月获稻。这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收敛的季节。此时在身体上和在精神上都适宜给自己添补、收敛、蕴藏以备来年之需。而栗子,就是这个时节给我的最大慰藉。
自小爱吃栗子,对它的偏爱已经到偏执的地步。它自带甜味,不需要任何点缀。熟栗子金黄粉糯,热热乎乎,几颗下肚便能安慰辘辘饥肠。试问谁能抵挡这诱惑?据梁实秋先生的文章,杭州西湖烟霞岭下翁家山的桂花颇有名气,路边小店在秋天用桂花煮栗子,让八月的丹桂和成熟的栗子在小盅里交融,丹桂藏了栗子的糯,栗子融了丹桂的香。只一口,便是再也忘不掉的味道。
不管是栗子鸡、栗子烧肉、板栗粽子,还是栗子羹、栗子糕,都是发扬栗子甘甜味觉的典范。不过用栗子做食耗时费力。剥栗子是个磨人的苦力活,不仅挑战人的耐力,还要有足够的技巧,完全打破了现代社会的时间节奏。在以前,男子倾心于女子,便给她慢悠悠地剥板栗,是一种爱的体现。记忆里看奶奶做栗子餐,她喜欢坐在石凳上,一颗颗地撬开栗子外壳剥出果实,让人只感觉岁月悠长而静美,不由联想起游子临行前母亲一针一线密密地缝、匠人做工时一刀一斧地精雕细琢。一切都是慢悠悠的、不慌不忙的,时光慢慢沉淀出了韵味。
走在秋天飘散着栗子香的风里,最想的便是妈妈做的栗子排骨汤。将排骨切段、洗净、焯水、配料......小小的身躯将一切都做得行云流水。把砂锅温在灶上,放上葱姜、香片和料酒,再来一小把堪为点睛之笔的栗子,用文火慢慢地炖上几个小时。当一股香气扑面而来时,这汤便是熬好了。家人围坐在一起,就是灯火可亲。
忘不掉的还有栗子糕。这是一道传统的中式点心。做法是将栗子洗净、切口、煮开、去皮,再放到蒸屉里蒸,将蒸熟的栗子仁取出,加入猪油、蜂蜜,一齐捣碎成泥,之后用小火翻炒栗子泥。最后选个心爱的模具压制成型,这栗子糕就做好了。新鲜栗子磨成的粉,与蜜、油、面粉融合起来,浑然一体,食之不忘。
终于,排队许久,等到了心心念念的糖炒栗子。迫切品尝这眼前的美味,打开一颗,有些烫嘴,却又舍不得口中的软糯香甜。捧着一袋热乎乎的栗子,那便是秋天中最幸福的时刻。
我走在秋天的风里,拥抱糖炒栗子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