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列子》有感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
正如苏轼说过的那句话一样“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对不喜欢的人来说自然乏味,对喜欢的人来说自然会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从识字至今,也已经读了许多的书了。从刚开始的启蒙读物到现在的文学著作,从教我们生活起居到为人处事,从简单到深奥。每一本都是一餐回味许久的精神食粮。
读了许多的书,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我最喜欢的仍属《列子》。
喜欢“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未笃也”这句话。我们常常会觉得,对我们学习、读书的最大影响便是身边环境。我们会把一些事情未能做成的原因归结于外部影响。其实不然,就像这句话所说的一样:凡是求学不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志向还不够坚定。对于散漫,我们往往会忽略自身的原因,将外界的影响当作自身散漫的理由。其实只要我们的信念足够坚定,那么便不会轻易被外物所影响。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巍然不动!
喜欢“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这句话。人不应妄自菲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也有其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因为一方面的失利而完全否认的自己,终有适合我们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探寻。我们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岗位,但必然会有岗位是适合我们的。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亦不能骄傲自大。即便是圣人也不是全能的,更何况我们呢?我们只要能够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便可。
喜欢“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这句话。过刚易折,这是我们公认的一个道理。就像这就话中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一样:刚强者只能战胜不如自己的人,而柔韧的人却能战胜强过自己的人,长期恪守柔韧,就能有刚强一样的效果,就能战胜刚强者。一个人想要强大起来必须要柔韧一些,就像《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两句话教给我们的是相差无几的一个哲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同样十分适用,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
喜欢“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这句话。人是一种口是心非的动物。有时候嘴上说着不要,身体上却很实诚。我们往往会因为想要的太多而累着自己,而我们人生当中所追求的也不外乎长寿、名望、地位、财务这几种。就像这句话中所表达的那样:我们羡慕长寿是因为日思夜想自己命长命短;我们羡慕名望是因为以高贵为荣;我们羡慕地位是因为对权势的追求;羡慕财富是因为贪图富有。因为羡慕,所以追求。不羡慕不追求,便不为其所累。其实在生活当中我们所有的劳累都是来自于我们的欲望,人不豁达,欲望便是无穷尽的,终究累到的还是我们自己。人生在世,有些欲望是十分正常的,不正常的只是精神被影响而产生的无限放大的欲望,其实关于这所有的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一种方法。
喜欢“大道以歧路亡羊,士人以多方丧生”这句话。心之所向,道之所往。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那个或大或小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走到彼岸达成自己的目标呢?通往目标的路途当中有着太多太多的岔路,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的话,也许我们会耗费了很多时间,回头却发现自己似乎离目标越来越远。当我们前行在通往理想的旅途当中时,我们就像一艘艘小船,路途当中的磨砺便是惊涛骇浪,而一个明确的目标便是照亮路途的灯塔为我们明确方向。在我们努力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明确目标的话,那么也许便只称得上是事倍功半了。
喜欢《列子》这本书,喜欢它所蕴含的深意,字句中体现的高深哲理。喜欢《列子》中形象鲜明、含义深刻的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纪昌学射》等。用并不深奥的语言表达出了较高的文学意义和思想价值。《列子》这本书当中的寓言故事虽然浅显易懂,初读只觉饶有趣味,但是仔细读来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奥哲理。同时,《列子》中的寓言故事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通过一些简单的语言描述,最后再用深刻的语言进行总结。这样的描述更加贴近于生活,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其中的道理。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喜欢读书,喜欢因读书而从迷茫到明了的感悟,喜欢精神上得到升华的满足。在书本中我们能得到的有很多,我们能得到成长,能学到知识,明悟世间的一些道理。读书能让我们学会为人处世,让我们学会如何做人。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了《列子》我知道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生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有的只是合适与不合适;知道了:“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人生中柔韧的重要性。
喜欢读书,喜欢读它百遍而其义自见的恍然大悟,喜欢它一遍遍去研读而仍不得其义的深奥,喜欢它的富饶如海让我所欲皆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