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云课堂,师心伴我行


体育学院教师李魏平

李魏平老师向年青教师请教在线教学技巧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叶延转

叶延转老师探索课堂混合教学模式

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张玉华

张玉华老师在线上和学生沟通交流
网络备课,放不下的是学生
体育学院办公室里亮着灯,李魏平老师一个人坐在电脑屏幕前不断地摸索线上教学方法,直到屏幕上流畅的呈现出自己直播的画面时,他紧皱着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此时已经是晚上11点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同学们如期返校学习和生活,新学期学校的教学工作也从线下转到线上,老师们的上课方式也由原来的课堂面授变成了线上教学,对于常年在线下教学的老师而言,线上授课又是一个新的挑战。面对完全陌生的网络化教学模式,57岁的李魏平老师抓紧时间从头学起,不断摸索教学方法,只想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
李魏平老师第一时间参加学校开展的网课教学技术培训,积极加入体育学院在线教学工作指导专班,只要是关于学习线上教学平台的技术方法,他一个都不错过。有时跟不上课程进度,他就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把学习的知识点、技术操作方法都一一地记在本子上,然后一遍一遍地反复练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一次次地虚心向年青教师请教,“越是年龄大,越要做好表率,上好课是我的本职工作,决不能拖后腿。”每当在学习线上教学技术进行备课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服老、不服输的李魏平老师总是这样告诉自己。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李魏平老师经过不懈的学习,在正式开始线上授课之前,就熟练掌握了网络教学技术,他起初每备一次课课要用5-8小时,而现在只用2-3小时就能基本完成备课工作,这实在是令他感到开心。在开始授课后,掌握了教学技术的李魏平老师满怀信心,无论是遇“学习通”突然停顿,还是教学视频打不开的突发事件,他都能应对自如。“我的课,我的学生,我放不下!”这一切为了学生,李魏平老师时刻把教学工作挂在心中。他所教授的线上体育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好评。
李魏平老师如今已年近退休,从教40多年来,心头最放不下的就是学生。疫情之下,他不顾两鬓斑白,投身一线网络教学,为学生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以温暖人心的行动诠释了“停课不停学”。
探索教学方法,适合学生方可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诗人王维通过对事物的临摹进而写成的诗句,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思政课叶延转老师的声音清晰地从学习通中传来,一句诗词,开启了别具一格的线上思政课堂。
自疫情发生以来,叶延转老师积极响应学校“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的号召,投身于思政课教学工作中并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线上课堂的教学方法———线上混合教学模式,即一导、二看、三测、四辩的教学过程。
“8年的线上教育工作,让我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这次疫情发生,打破以往线下教学模式,我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学习效果。”叶延转老师提到线上教学信心满满的说。在每节课的开头,他都会用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时政问题,文言佳作去进行课堂导入,这样的导入式教学为思政课增添了许多趣味性。
“混合教学模式的内核就是由通讲变精讲,视频也是为知识点服务,把重要的知识点提炼出来,用最短的时间讲通最重要的知识点。”叶延转老师对混合教学模式中的第二步“看”解释道。
看完学习视频之后,就是课堂测试环节。课堂测试是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成果的最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叶延转老师也丝毫不放松。课后问答题,课堂问卷,课堂笔记都会在这一环节进行。叶延转老师在备课时,常把考研真题穿插到测试题里,“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们知识点的学习,也兼顾到之后想要考研的学生对考研政治的一个前期了解。”叶延转老师说。
课堂测试的结果,叶延转老师也会进行及时统计,认真总结。对在测试中反映出来学生掌握薄弱的知识点,在第四步“辩”中有目的的开展师生共同讨论。“我很喜欢这个讨论环节,小组讨论后,再跟老师交流,能把一堂课理解得很透彻。”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高艺姝笑着说。
“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把课堂主体还给学生,从而得到教育的最终目标。线上混合教学模式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式,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做到适合学生、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叶延转老师把线上混合教学模式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线上教研会上进行分享,赢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加强沟通交流,课堂育人更育心
叮铃铃…叮铃铃…伴随着下课的铃声,一堂线上中国古代文学课在悦耳的铃声中结束了。全班学生在等待铃声停止后,才陆续离开直播课堂。原来张玉华老师是在学校进行网络授课的,从开学的第一周,同学们在上课前就能听到熟悉的课铃声,这样的场景在张玉华老师的每堂课上都能听到。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我要让我的学生们像在学校上学一样学得安心。”张玉华老师看似轻松的一句话,却包含着一名专业教师对教学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教书育人的使命感。
育人先育心,育心先沟通。在疫情期间,张玉华老师一方面通过课前导学案、问卷调查、投票的发放等方式,及时与同学们进行课程教学安排上的答疑解惑,更是将文学知识的讲授和思政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们“学有所获”。另一方面努力学习钉钉直播、喀秋莎录屏、剪辑方法、动画制作等教学技术,提升线上教学水平。同时在课下与学生积极互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元宵诗词分享、你心中最美的那一句宋词,平院春景的美图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诗词之美。
“疫情期间,特别想念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张老师开展的平院春景的图片分享活动,让我们在家里就能看到了平院现在的景色,内心的急躁情绪也得到了缓解。”她的学生彭晓会这样说到。
今年,张玉华老师还在成为了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和播音班的学业导师,她说:“担任学生的学业导师期间,我及时在学业上对他们进行督促,在就业或者考研的选择中,给他们指引一些方向我们像朋友一样沟通交流,就是希望能带给我的学生一些帮助和力量。”线上教学要更加注重沟通交流,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我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春暖花开,让我们在平院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