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用好战“疫”活教材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何花在上网课

互联网金融学院学生李超凡为社区老人讲解防疫知识

外国语学院学生马玉娇在地铁站志愿服务

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创作连环画讲述武汉方舱医院工人的故事(节选)
一场疫情,一次考验,一堂大课。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将小课堂融入大社会,为疫情防控斗争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在讲解战“疫”这本活教材上,如何搭建空中桥梁,上好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郑州财经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把共同抗击疫情斗争作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和生动教材,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引领广大教师与青年学子在困难和危机面前,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频,认真答好疫情大考这张试卷。
“云”端思政与疫情战场有机融合
在线上课堂,学校各单位充分利用疫情防控这本鲜活教材,把思政课堂、课程思政与疫情战场有机融合,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价值引导、思想启迪,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打造思政微课,讲好中国故事。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打造战“疫”金课,推出10集思政教育微视频,将理论教学内容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先进人物、感人事迹充分结合起来,把生动的故事转化成中国精神,为广大学子上好开学第一课。外国语学院发挥专业优势,从现实中挖掘战“疫”教育题材,推出“讲好中国战‘疫’故事”中英双语思政微课,从多元文化视角引领学生思考、讨论,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质内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思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把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战“疫”时代精神传递给广大学生。
活用战“疫”教材,开展课程思政。学校各教学单位秉持“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坚持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授课教师挖掘中国疫情防控工作中展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温度,涌现出的最美逆行者、平凡中国人的担当奉献事迹等,与专业理论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把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所展现出的守望相助、同心协力、团结奋斗精神化为涓涓细流注入每位学生心田。引导学生讨论世界各国开展的疫情斗争实践及其不同表现,探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把爱国主义信念厚植学生心间。
火热青春与担当奉献紧紧相连
在疫情防控战役中,我校广大青年学子响应党团号召,冲锋在前,积极投身抗击疫情一线,在实践中学懂、悟透这本特殊教材,火热青春在历练中熠熠闪光。
电子商务学院学生李兴刚疫情期间加入村里疫情防控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提醒村民减少出门,注意防护。天气恶劣,值守环境简陋,却丝毫没有阻挡他为村民服务的一片热情。会计学院徐陈晨同学疫情期间加入光州志愿者协会,投身“为一线战‘疫’人员送热餐”志愿活动,截至网上教学开课,他每天早出晚归为防控工作前线送餐600余份,用心传递大家的爱心和祝福。现代物流与管理学院刘法战同学在家乡当地牵头组建家教志愿团,为那些因父母冲锋一线或其他原因线上学习无法保障的中小学生提供线上学习辅导和心理疏导,解除他们停课不停学期间的线上学习之忧,获得当地家长和学生一致好评。
这些在战“疫”中获得历练与成长的青年学子,他们的典型事迹经校园媒体及社会媒体的广泛传播,成为更多郑财学子身边的好榜样、好故事,引领更多学子感悟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
第二课堂挖掘思政新元素
学校各单位用好第二课堂,挖掘思政新元素,强化思想引领,形式多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
学工部下发《关于召开“同心战‘疫’ 爱国力行”云班会的通知》,推出 “爱国力行 奋斗青春”、“复学防护健康青春”、“心理筑堤 阳光青春”系列主题“云”班会,普及防护科学知识,宣扬“疫”线英雄故事、青春故事,提前做好返校后心理疏导。全校2万余名学生、386个班级、101位辅导员参加“云”班会主题活动,激发广大师生涵养爱国主义与担当精神。
校团委号召全校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呼吁全校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用一幅画、一首诗、一张海报、一段视频等方式,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艺术设计学院的 “艺”起抗“疫”作品征集、信息工程学院的 “用艺术为祖国加油,用行动温暖人心”书法作品征集、电子商务学院“加油武汉”绘画征集、“万众一心,共抗疫情”防疫海报设计大赛、会计学院“大爱无疆”线上音频作品征集、“防控疫情 与法同行”专题征文等活动,吸引广大师生参与,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美文、绘画、书法、艺术海报等作品,通过校园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感染全校师生,为抗击疫情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图片提供:何花、李超凡、张言杰、王付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