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英雄 珍爱和平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车里的广播讲述了抗美援朝过程中的一则关于郑起的英雄事迹,让我仿佛置身于炮火连天的岁月:1951 年1 月3 日凌晨,天寒地冻。志愿军39 军347 团七连一路穿插到汉城以北40 公里的釜谷里,接到命令,攻占公路边的一个无名高地。战斗在黑暗中突然发起,但七连官兵很快发现,面前的这支敌军不一般:受到攻击后反应迅速、单兵射击极其准确、支援火炮也极为猛烈……连队很快出现大量伤亡,连长、指导员、副连长相继牺牲。尽管如此,其他官兵依然奋不顾身向敌人发起攻击,最终夺占了这个高地。那支他们击败的部队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英军第29 旅皇家来复枪团的后卫分队,是英军乃至“联合国军”的“王牌”。

连队尽管伤亡过半,仍打退了敌人连续6 次的进攻。最后子弹打完了、手榴弹扔完了,就到敌人的尸体堆里去搜寻枪支弹药。看着阵地迟迟攻不下,英军指挥官孤注一掷发起第7 次攻击。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敌军终于踏上了志愿军的阵地。此时,志愿军的阵地上只剩7 名战士。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身负重伤、19 岁的郑起用足最后一丝力气,跃出战壕,吹响了冲锋号。奇迹出现了:冲上阵地的英军一愣,慌乱中掉头向山下逃窜。不多时,志愿军主力吹响了冲锋号。“王牌”由此失去了最后的机会,被随后赶来的志愿军主力歼灭。阵地保住了,这一仗,我们胜利了!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是这些不惧生死、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用年轻的生命书写了一个个战争奇迹的英雄们。郑起吹起的高亢嘹亮的冲锋号声声犹在耳边,黄继光堵枪眼的上甘岭战役犹在眼前,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被烈烈火焰烧死而保持不动的姿势犹在诉说着祖国至上的铮铮誓言……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山河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道出了14 亿中国人的共同心声:“——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革命家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始终没有忘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当年作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决策的深远意义。此时此刻,我们要向老一辈革命家,表示最深切的怀念!——70 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及所有为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所有健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伤残荣誉军人,向当年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参战支前人员,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属、军属,致以最诚挚的问候!——70 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19 万7 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

回望那段峥嵘岁月,汲取振奋人心的时代精神。自1950 年10 月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下进入朝鲜战场,到1953 年7 月27 日,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者,迫使其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永续传承、时代发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铭记英雄、纪念抗美援朝伟大胜利,让我们更加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和平年代,奋斗者在路上,我们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人。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让我们如《祖国不会忘记》那首歌中所唱地那样忘我地工作:“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