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的 《面纱》,思绪不禁飘至九省通衢——武汉,书中小镇笼罩在霍乱的阴霾之下,细菌学专家费恩为治病救人,最终没能陪妻子走出小镇,修女们则把修道院当作了医院和孤儿院,用生命挽救生命,用信仰播撒希望,这不正是昨天的武汉吗?书中的费恩和修女,不正是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公安民警、志愿者、摆渡人等“逆行者”的化身吗?他们是平凡的身边人,更是伟大的守护神!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古有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今有为战“疫”虽是高龄却身先士卒的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虽皆爱美却毅然剪下长发的无名护士,虽身为孩子却身披“战袍”挑起大梁的00后。经过不懈努力,新冠疫苗开始人体注射实验,我国各地疫情也得到有效控制,人们日益理性地看待和对待疫情。或许,我们心中的那支安心剂,并不是抗击疫情的实际性突破,而是我们被英雄们保护的那份踏实。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及最频繁的词汇是“防控”,词频数高达423次。频频提及“防控”的背后,是党中央对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视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正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各方协同努力,防控工作才得以有序推进。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迅速落成及投入使用,成千上万的医务工作者连夜驰援武汉,种类齐全的救援物资不断抵达湖北,众多企业及时复工复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不仅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同胞情深,也彰显着我国的制度优势。实践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湘”互扶持、“蜀”你最好、国泰“闽”安、力“皖”狂澜、铭“冀”于心、知“豫”之恩等等,这些一语双关的成语彰显着中国人民的凝聚力,也见证着爱的传递。随着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治形势持续向好,3月17日起,援鄂医疗队开始有序撤离,湖北各地人民含泪送别,这期间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动人故事:看着即将驶离酒店的大巴车,医疗队驻地酒店的经理站得笔直,然后90度深深鞠了一躬,车队离开后,他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埋头哭出了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在路旁向医护人员鞠躬致敬,久久不起;一位女孩在窗台边高唱 《我的祖国》,哭送白衣天使,医疗队队员与女孩大声合唱,一曲唱罢,女孩高喊“我爱你们!武汉人民爱你们!”……这无数的动人时刻,使人与人更亲了,使心与心更近了,令人感慨: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在做好“授业解惑”工作之外,更应传好“道”,从小处看,这事关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大处看,这事关国运。我认为,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把科普教育、线上教育、生命教育、社会情感能力教育纳入到学生培养轨道上来。科普教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危急时刻,也体现在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认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线上教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适时、灵活性上,还体现在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上;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一个人都知道“我是谁”,并找到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它能够启迪生命智慧、提升生命格局,让学生们走出校园时拥有更健康的心态;社会情感能力教育的价值在于学会情绪调节、发展社会性视角,有利于开展良好的人际互动和提升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以上四方面的教育是现阶段大学生所欠缺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改进和完善,“防控”不仅仅是疫情的防控,还应渗透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曾国藩有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其他事关大局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出自己的光和热,照亮中华民族通往伟大复兴的路!
最近,朋友圈里晒美景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以油菜花、樱花、桃花、海棠等花类居多,看来,“春天”已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