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李白


很少有这般寂静的夜了,月华流转在这如墨的深夜里氤氲着雾气,天空中无一颗星辰,整片天地都是一片凛然的清寂,晚风在这一夜也收了几分。

于这无边的静谧里,我翻起书页,思绪翻涌,去探寻心中向往已久的人。

他是浩浩文学长河上一株清幽的青莲,任凭水流晦涩莫深,翻覆吞没无数诗人的光辉,他悠然立于汹涌之上,凭着才气引无数人心向往。

他是盛唐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铁画银钩,狂放不拘,纵情恣意,顿挫转承间笔透云天。若将盛唐的光阴对折,在夹缝中亦可窥见他激荡的豪情,这一笔的余韵足以绵延千年。

他是天上饮醉误进凡尘的仙人,酒为魂,诗作骨,月同杯,鹿共友。他享着谪仙之乐,看着人世之景,若生情,喜怒贪痴嗔,只须着三分醉意挥毫泼墨,道不尽平生志却也尽了此间意。

挥尽盛唐笔墨堆砌出来这么一个如月似酒的李太白,他是只属于盛唐的光芒,但他的诗句却化作万千星光撒在历史长河之上。

从古至今,谈起李白,总是离不开酒月诗。有人爱他的才华,有人羡他的洒脱,有人恨他的傲气。他以酒为伴,引月为知己,落得落拓不羁的名头,可他也曾失意落寞。他曾在月色下高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他曾在月色下怅望,“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曾在月色下长叹,“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彼时他正处于官场失意时期,明明身处长安——世间权利的中心,却轻飘飘的宛若步辇前的珠帘,皇帝爱他的才气,他的诗篇,却也只爱他的才气,他的诗篇。举目四望无知己,满腔意气无人识,他发出这样落寞的叹息,然而这份落寞也很快被他历来的旷达乐观所冲散,“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这样一份乐观构成了历史上这个旷达不羁的李太白。

他曾在月下抒怀,他又何尝只在月下抒怀,抒的又何止哀情,他大多时候都是豪气洒脱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唯愿对酒当歌时,明月长照金樽里”……

他的诗词里总是飞扬着少年志气和冲天豪情,单纯读诗是读不出他的年龄的。他二十岁时写下“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三十岁写“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五六十岁写“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他的诗中没有老态龙钟,也没有低缓温和,只有棱角峥嵘。

他应当佩一把剑,名叫少年。

他应当带一壶酒,名唤杜康。

他应当一袭白衣,目光清明,眼中永远涌动着少年时的意气,坚韧而热烈,宛如流淌着不歇的火焰。

我闭目在脑中试图构思他的影像,忽的一阵风起,书页翻动,停在一页,我睁眼目光也停在那一页。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诗中的场景宛若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

千年前的长安夜,月色迷蒙如酒。红灯高挂的酒楼中,鼎沸的人声突然寂静。我看着中央的白衣人不慌不忙的饮了杯酒,噙着笑意回首:“人生得意须尽欢!”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