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爱倾心事业——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许军旗教授追访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题记

在信阳师范学院曾有这样一位老师,他热爱教育,爱生如子,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精湛的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他热爱科研,视学术如命,争做科研道路上的排头兵,练就了场发射光电器件的绝活;他爱校如家,乐于助人,秉承“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宗旨,扎根信阳师范学院12年,带领材料物理科研团队,活跃在科研一线,走在全省的前列。他就是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许军旗,但不幸的是许军旗老师因劳累过度,3月16日零点左右突发脑干出血,3月27日5点59分,经抢救无效逝世,生命永远的停留在了年轻的40岁。4月3日,学校官方微信推出了对许军旗老师的追访,被各大学术公众号和新浪网、凤凰网、网易、搜狐、澎湃新闻、大河网等各大媒体平台转载,产生了较大社会反响,得到了省厅领导的关心慰问。鉴于许军旗同志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坚守教书育人初心,敬业奉献,履职尽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教学科研业绩,是我校教书育人的楷模,身边的榜样,博士的典范,4月28日,校党委决定追授许军旗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4月30日,学校追授许军旗同志“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称号。

教师的楷模

许军旗热爱教育,爱生如子,始终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积极播撒知识的火种,堪称“教师的楷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许军旗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用知识改变了命运,也立志当一名人民教师,将知识回报给家乡人民。2003年从信阳师范学院毕业到华南理工大学硕博连读后,2008年回到母校任教,从教12年里,许军旗认真教书,一丝不苟,严谨治学,求真务实,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他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博学多才的人格魅力和甘当人梯的师德风范,深刻感染着学生和同事,堪称“教师的楷模”。物理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涂友超评价许军旗:“许老师是一位可遇难求的好老师,质朴、敬业、潜心做事、为人正派,深受同事的好评和学生的爱戴。他把忠心献给了国家,把热心献给了事业,把爱心献给了学生。”

就在2020年,新型冠状肺炎席卷全国之际,虽然学校规定开学延迟了,学生不能返校,但是按照“延迟开学,不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要求和信阳师范学院的一系列网上教学通知,许军旗依然认真紧张地准备着本科生《热学》和研究生《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相关教学工作,为督促学生学习,他不时查看学生签到率和完成章节统计图等,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碰到上传视频顺序不能调整、发起不了讨论、个别学生不能签到等问题他会第一时间向超星工作人员询问,与同学们一起不断调整,经常一忙就到了晚上十一二点,调试完了还会贴心地嘱咐学生早点休息,但自己却忘了注意身体,3月15日晚上11点25分,发病之前他还在忙着准备《玻尔兹曼分布》等八节课程的讲解音频。

许军旗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立足三尺讲台,默默耕耘,精心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播撒知识的火种。教学上,他始终严格认真,一丝不苟,努力将课本知识点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得层次分明、透彻清晰,并适当加入前沿研究成果和自己最新的研究心得,引导学生吸收消化知识,逐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在安排练习题、板图、板书等内容时也是认真细致、毫不马虎,经常会写满整个黑板,并注重板书的条理性、丰富性、美观性,深受学生的好评。一个网名为白发渔樵的毕业生说:“许老师上课认真,板书有条理,为保证板书的整体性,为了更能让学生看清推理过程,许老师常常会蹲着板书大学物理”。

许军旗不仅在教学上严格认真,在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上也是细致入微,精益求精。他常说,科研是老实人的事业,来不得半点虚假,掺不得任何水分,做科研的要懂得“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道理,许老师如此严格要求自己,同样也以这种严谨的学术标准来要求学生。2010年,先进微纳功能材料实验室正处于建设时期,每次安装新仪器,许军旗都会带上学生向调试仪器的师傅学习仪器的用法。刚开始做试验时许军旗无论教学任务多繁重,总是亲自给学生演示,将试验方法和技巧总结传授给学生,指导他们不断调整试验过程中的一些思路直到学生毕业。现工作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2009级硕士研究生董宝平回忆起许军旗充满了感激:“许老师总是悉心指导我和学弟们认真试验,不断尝试,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制备出一系列硼化物材料,其中有相当部分材料经过分析后性能良好,相关成果还发表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在硕士毕业论文撰写期间,许老师更是严格要求,要求我每天及时把论文草稿发给他,许老师从论文总体框架、试验结果的物理分析以及语言的凝练等各方面进行反复修改打磨。”许军旗先后指导了10余名硕士研究生,每次帮学生修改论文,论文上都会被他写上满满的批注,大到段落之间的逻辑与框架,小到单词的时态和拼写都会逐一批改并备注。

许军旗严谨的作风不仅体现在学术上,也体现在关心学生上。兢兢业业,爱生如子,是许军旗从教多年来的真实写照。许军旗常常会像兄长一样关心地询问学生学习和生活,学业上有什么疑问?实验上有什么困难?论文撰写上有什么障碍?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只要学生向他求教,无论多晚多忙他都会用心指导,给予最大的帮助。2019级硕士研究生郑文瑞说:“他经常主动询问我在实验上是否有困难,耐心给我讲解实验原理,和我一起讨论方案。‘言传身教’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在生活中,他平易近人,时常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2015级研究生付灿忆起恩师也说:“只要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益的,许老师都会大力支持。不只是科研,许老师也很注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曾资助我报名学校的雅思培训班。

博士的典范

从许军旗的履历上,可以看出他勤奋,好学,肯钻研,敢作为,始终以积极的态度追求上进,在科研道路上奋勇拼搏,勇攀高峰,结出了累累硕果,被视为“博士的典范”。

2008年,许军旗博士毕业,作为物电学院为数不多的高层次人才,回到母校工作,也带来了科学研究的前沿知识,特别是在光电器件的场发射性能研究方面,更是走在全省的前列。但他没有自满,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在理科楼上人们经常能够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中午基本不回家,只是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简单休息一下,就又开始了自己的科研工作。这样的勤奋工作,使得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进,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许军旗先后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一区1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1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荣获河南省首届、第二届自然科学学术奖4项,申请国家专利13项,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2016年11月,37岁的许军旗凭着优秀的成绩晋升为教授,成为了信阳师范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许军旗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识,努力提升自身的学识魅力,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绵延不绝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专业成长。为此,许军旗不断地进修,不停地充电,2009年,他获得一个到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机构访学的机会,然而此时妻子正怀孕待产。为了提升学校在材料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的科研水平,他依然选择了出国留学。经过半年的学习,他带回了国外先进的实验方法和科研理念。为了与专业前沿技术接轨,他又在2013年至2016年到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做在职博士后研究。不停地学习、执着的专研是他生命的永恒主题,资产管理处副处长白献林,是许军旗的同学兼同事,回忆起许军旗说他是个“怪人”:“大学时,包里永远都是英语和专业课书,甚至连约会的时候也背着,学习永远是他的第一要务。工作期间也是不停的学学学,写文章、学习、科研依然是他生活的主题,和周围的年轻人相比还是有点‘怪’。记得一个暑假下午四点左右,我去学校加班,途中遇到他一扭一扭地往回走,问他干啥,他说回家吃饭。我开玩笑说,你媳妇会说你神经病的,这个点回家吃饭,午饭还是晚饭?军旗憨憨一笑,说:‘在实验室呆一会儿,不小心过点了,老婆已经习惯了’。”物电学院教师孙海斌也说:“许军旗身上有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他不仅学业上常常名列前茅,一路精进,在科研上也是执着追求,不断攀登高峰。”

科研排头兵

许军旗爱校如家,乐于助人,秉承“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宗旨,扎根信阳师范学院12年,带领材料物理科研团队,活跃在科研一线,走在全省的前列,号称“科研排头兵”。

许军旗热爱母校,爱岗敬业,多次拒绝校外高薪聘请和优厚待遇,在信阳师范学院潜心科研,潜心育人,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学校在材料物理和凝聚态物理方面的科研水平。但他也愿意尽己所能帮助他人,主动关心年轻教师的研究工作,帮助解决科研难题,邀请同事孙海斌副教授(博士)、张新伟副教授(博士)、冯明海副教授(博士)、谢文合博士加入自己的团队,大家共同搞科研。同事谢合文回忆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年青讲师,刚毕业的博士都面临科研起步难的问题。了解到我做的研究方向和面临的困难时,许老师邀请我加入他的团队,并用他的科研经费帮我购买了所需设备。”但是实验进展并不顺利,许军旗再次找到谢合文建议组建学生团队并面试吸收了一批优秀学生。许军旗带领团队围绕无机纳米材料的微结构、性能和微纳器件领域开展探索与研究,在LaB6-基低维材料阵列的设计、合成和场发射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两年内发表SCI学术论文5篇和申请专利若干,其带领的微纳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被选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团队在许老师卓有成效的带领下不仅在学术上取得很大进展,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研究生王其尚获得省优秀毕业论文,团队的多位本科生考研到985名校。

2016年晋升教授职称后,他积极投身到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来,尤其是在青年教师高层次项目申报指导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对每份申请书的项目选题、科学问题聚焦等方面开展深入指导,辛勤的付出也收获了丰富的回报,青年教师孙海斌先后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年1月15日开始到3月15日,许军旗一直在忙着指导王春雷、张新伟、冯明海、谢文合、张超、刘福伟、张天富、高莎莎等8位青年教师修改项目申请书,就在自己住进医院的前一天,他还在通过网络视频电话会议开展基金项目申请书的研讨指导工作。

打造人才成长的沃土

许军旗的优秀不仅在于自己追求卓越,也得益于领导的关爱与扶持,在于学校为人才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技能的沟通交流,学校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了让教师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立足三尺讲台打磨教学技能,学校设立了“校长教学质量工程奖”;为了让人才安心科研,充分地实现自身价值,学校实施了“南湖”系列奖励计划人才工程……这一系列措施都为人才成长打造了一片沃土。

一个人才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除了自身具备比较强的实力之外,还需要得到他人的扶持和帮助。学校与学院一直关心关爱这颗新星的成长,为他积极创造优良的平台和空间。先后选派其赴日本国立物质研究所(NIMS)开展访问研究、赴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合作研究工作、赴北京参加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外语培训,进一步帮助其提高国际学术视野;积极帮助其凝练科研方向,围绕微纳功能材料与器件方向组建了专业科研团队。该团队由许军旗教授任带头人,打造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年轻有活力的科研团队,团队有力助推了高性能电子源的开发和利用,被选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010支持组建先进微纳功能材料实验室,2019年成立了信阳师范学院微纳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所,由许军旗教授任所长。依托个人的勤奋努力和优良的成长环境条件,许军旗博士的业务能力与学术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和发展。

学校党委始终重视、爱惜、尊重人才,在许军旗突发疾病后,校党委书记宋争辉第一时间联系信阳中心医院院长任书伟,请他们迅速组织专家会诊,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多次向家属询问他的病情,多次向许军旗和家属表示慰问。在他不幸逝世后,宋争辉多方协调为其争取更多资源,几次召集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宣传部、人事处领导研究许老师的工伤认定、人事补贴、事迹报道等事项,并积极联系市领导、人社局为其争取工伤认定。副校长刘彦明带领人事处、人才办负责人到医院慰问许军旗,带去了学校的关怀和资助。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柳士刚、院长涂友超在许军旗住院期间多次到医院慰问照看,时刻关注病情发展,在他因病逝世后,帮助家属妥善处理后事,申请各种补贴,他们都在尽力为许老师及他的家属做一些实事,真正体现了学校对优秀教师的真挚关爱,对人才的深沉痛惜。

许军旗走了,这么年轻的生命,如此优秀的老师,让人忍不住悲叹惋惜,心痛不已,听闻噩耗的师生纷纷在微信上留言,怀念许老师的无私帮助,赞颂他的不凡成绩!孙海斌说:“我们有着千言万语想跟他继续说,继续我们未完成的科研事业和教书育人的工作,但是一切都像时钟停摆、世界静止,再也没有机会交流学习了。但是,他那种拼搏奋斗、敢为科研和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将一直鼓励和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