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之中,最美逆行者

——记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德教育硕果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大地蒙上了一层阴影,在这个非常时期,许多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子勇敢“逆行”,走进了疫区,走上了防控一线。12名学子奔赴到武汉疫区,414名学生主动深入到抗疫一线,27名学生和校友受到了各级政府及媒体的表彰和关注……他们的使命和责任,他们的医学情怀和社会担当,集中彰显了澍青医德教育的成果。

校友刘光耀和乔冰,这对“90后”情侣,在危难时刻,毅然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的请战书上按下了自己鲜红的手印。2月2日,在河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发仪式上,他们紧紧相拥,深情凝视,一声“回来后,我娶你!”让无数人动容。在湖北省武汉市战疫的日子里,他们不分昼夜地鏖战在随时有被病毒感染风险的各自所负责的病区,汗水浸透的衣衫诠释着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没有戒指,一枚回形针做成的“戒指”,成了最有分量的定情信物。他们有过恐惧,当面对患者寄予的信任和尊重时,无暇顾及,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退缩。经此战疫,他们火线入党,并肩战斗。因为对爱情的承诺,因为对青春勇担当,他们的名字在“豫见最美逆行者”中格外闪耀。

“疫情不可怕,抗击疫情道路上,有你有我。”学校2017届护理专业毕业生、曾战斗在武汉市第四医院西院区危重患者医疗组成员之一的范瑞芳在朋友圈里留言说。学校2019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张祯祥在参加武汉战疫的请战书上按下自己鲜红的手印。“此时此刻,作为一名有多年治疗重症患者经验的医务工作者,能代表医院上前线,为武汉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我内心无比骄傲和自豪,相信我,保证完成任务。”曾经奋战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学校2009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刘鑫如是说。校友吴恒山、李武强、李光辉、邵铁领、徐邵闽、贠宁娅、邢怀广、胡渊、赵君洁、姬志聪、王卫峰……他们有的寒风中坚守在火车站、汽车站的出入口,有的夜以继日值守在基层医院的诊室、病房,有的鏖战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有的筹措善款、购买医用防护物资送到最需要的地方……爱心、善举,涓涓细流汇聚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

正在实习和放假在家的学子也勇敢地冲锋在基层医疗单位及所在社区的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务中,他们无惧生死、不计报酬,用最美的逆行诠释着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在疫情联防联控战斗中谱写了一曲曲医者仁心的动人赞歌。

在疫情期间,摘下口罩进行人工呼吸救人的学校2006届毕业生罗现科,被围观的群众竖大拇指点赞:“医生真伟大!这个时候谁还敢人工呼吸啊!”他却说:“这就是澍青人的品格、职业本能。”“卡点在,我就在”,学校2019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丁永丽主动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她的事迹被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医药卫生报》在报道中称赞她是“社区疫情防控的守门人”。还有学生粱京涛、陈明泽、马雯雯、崔津昊……他们在基层疫情防控中,用不怕苦不怕累无畏无惧的志愿服务,做了青春最好的回答:“我来,我行。”

越是危险之时,越是冲在最前面,并不是他们不怕疾病、不怕危险,而是义不容辞,必须逆向而行、迎难而上。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白衣战士。他们有着相同的家国情怀,那就是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一个个最美逆行身影组成了“无惧无畏、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澍青医专英雄集体,数以百计的“逆行身影”向社会集中展示了学校在“以德为首、医德为魂、德术双馨”教育理念下的育人成果,诠释着澍青医专作为医学院校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澍青人在大疫面前所展现出的新时代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深厚的家国情怀,得益于学校一直以来坚守的医德教育,并且因时而进、因事而化——营造医德教育的浓郁氛围,设计医德教育的方略举措,建立行之有效的医德教育体系。学校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让医德教育逐渐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自入校那天起就在澍青学子心中生根发芽,并枝繁叶茂。

在刚刚结束的澍青医专抗疫表彰大会上,赴湖北武汉医疗队的校友和受到社会表彰的35名学子被授予“优秀逆行者”称号,395名学生被授予“最美逆行者”称号,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学习的榜样。

(文/王毓 图/闫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