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践行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面对突如其来、态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大无畏的精神,顾全大局,努力践行着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用行动镌刻担当。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聂守丰同志兼任学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从疫情开始之初就战斗在第一线,每天都到校靠前指挥,亲自拟定疫情防控系列文件,当看到学院防疫物资缺口较大时,他就多方筹措,积极申请,以满足防控之需。当看到学院没有专业医务人员时,他就大胆提出与地方医院合作的构想,并在报请党委会后积极推动,实现了学院多年没有专业医院的空白。党支部书记、保卫处处长长李明同志,放弃了与家中老人团聚的机会,在疫情防控之初就义无反顾的返回学院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承担起学院疫情防控“最险要”的工作任务。

防控就是责任,“战疫”中诠释使命。老党员、后勤处处长刘霄峰同志兼任学院疫情防控专班办公室主任,不畏疫情,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从大年初二起,不分周末、不论雨雪,他每天都坚守在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学校里还有无数个抗击疫情志愿者、教师党员等等在生死抉择的瞬间,用行动镌刻了作为教师的担当,也生动地诠释了一名教师的使命。他们虽不能像广大医务工作者一样奔赴抗疫第一线,像白衣天使那样救死扶伤,但每一名党员干部都以责无旁贷的担当、迎难而上的勇气,主动请战、主动作为,坚守在抗疫的战线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携手众多校园卫士一起践行初心和使命,筑牢校园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让他传播到遥远的后世。”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我坚信,只要我们牢记育人使命,担当作为,就一定能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要想接好这个接力棒、跑好这段接力赛,“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就要积极践行担当的精神,用忠诚诠释担当、用奉献彰显担当、用创新书写担当、用自强支撑担当。

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以忠诚诠释担当。忠诚是担当的应有之义,讲担当必须讲忠诚。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工作,上关国家战略,下联祖国未来,如果不忠诚或不够忠诚,立场就会偏移,政治上就容易摇摆,就可能在利益面前失态、在关键时刻变节,就难以经受住种种复杂严峻的考验。我们要坚决做到“向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革命前辈看齐”、“向先进模范看齐”,自觉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彰显担当。疫情期间,通过学习总书记的著作,聆听总书记的教诲,感悟总书记的情怀,对总书记长期奉献、持续奉献、无私奉献的领袖风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短短8个字,饱含深情,质朴厚重,彰显大国领袖的使命担当,凝结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体现了共产党人不计得失、不谋私利、一心为公的崇高风范。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应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忘我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一棒接着一棒跑、一锤接着一锤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以创新的进取意识书写担当。我常常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激励自己不断创新,要焕发创造激情、激发创造活力、增强创新意识,不能习惯于按模式办事、凭经验办事、靠感觉办事。不能满足于取得的成绩,更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在不断创新中求得发展。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教师,更应突破传统的思维,做到脑中有全局、心中有大局,手中有布局;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超前思考、现实操作,越位思考、定位操作,深度思考、科学操作;要创新工作方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适应新形势有新思路、应对新情况有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有新举措,确保各项工作创一流,整体工作上水平。

以自强的过硬本领支撑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追求梦想、担当使命需要依靠过硬的本领,而练就过硬本领则要依靠勤奋学习。只有储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我们的担当才能事半而功倍、游刃有余。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要把学习当成一个永恒的课题,把学习作为第一需求,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学习成为一种精神追求,“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自觉做到多学一点、深学一步、学深一些,要锲而不舍地学,持之以恒地学。

践行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就要把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动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以逆势度危的新贡献、新业绩,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务实的作风举措,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争做不务空名的行动者和兢兢业业的奉献者;牢记初衷、砥砺前行,忠于教育事业,忠于党和国家,为社会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创造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