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外卖员”
2月6日,晨曦微露,一夜大雪让廊坊裹上了厚厚的银装。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简称管道局)管道设计院行政文印党支部书记刘晓东戴着口罩,抱着一个保温箱,从单位食堂一溜儿小跑到自家的汽车旁。
发动汽车、打开后备箱、放好保温箱……刘晓东动做娴熟又麻利。此时,室外温度只有零下7摄氏度。“我得快着点,还有一群娃在等我呢。”
刘晓东口中说的“娃”,是因疫情而被隔离的单身员工。年后,管道设计院陆续有外地员工返回廊坊,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虽然没有发热、干咳等症状,但这些员工依然需要进行自我隔离。被隔离的员工,他们或是住在管道局青年公寓,或是在廊坊市内其他小区租住,如何确保单身员工隔离期间的三餐成为摆在眼前最急迫的难题。
于是,刘晓东主动“请战”,当起了这些员工的“外卖员”。“‘党员’两个字可不是说说而已,越是这种时刻,就越要冲在前面。”刘晓东坚定地说。
“隔离不能隔情!”从2月3日起,刘晓东开始为每天为隔离员工早、中、晚三次送餐,最多的一天,送出去了24份。在他的带领下,支部的其他党员也纷纷报名,自愿加 “小段,今天身体状态怎么样?有什么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
“小李,生活上还需要什么必需品就告诉我。”
“小吴,我快到你楼下了,你出来一定记得戴口罩。”
虽然同在一家单位工作,但在这之前刘晓东和他们并不认识。短短几天的送餐时光,让刘晓东和“孩子们”逐渐熟络了起来。从“孩子”这个称呼,足以听出刘晓东对他们的爱。面对这群“孩子”,刘晓东似乎有操不完的心,而“孩子们”也十分享受刘晓东的“唠叨”,当他们遇到难题,第一时间就会向刘晓东求助。
“刘书记,我们部室刚从外地回来一名员工,但她还没来得及做用餐登记,那她今天的饭……”吴俊辰接过刘晓东送来的盒饭,欲言又止。他不想再给刘书记添麻烦了,可另外一边,同事的中午饭还没有着落。
“我一会儿开车回来再送一份。”刘晓东说,“你放心,我一定让大家都吃上热乎饭!”
雪越下越大,地上已是厚厚的一层,刘晓东车开得格外小心。一趟趟上车下车,刘晓东头顶的雪花渐渐融化,湿漉漉的头发贴在额头上。
送完中午最后一份饭,已经下午1点半了。坐在驾驶座上,刘晓东摘下口罩,打开了保温箱里最后一个盒饭,这是他今天的午餐。为了确保“孩子们”的用餐时间,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错峰”。
最后一个送餐点,离刘晓东父亲家的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已经很多天没有见到父亲的刘晓东犹豫再三,还是决定返回单位,给“孩子们”张罗晚饭。
“老爹有大姐照顾着,我很放心。现在,‘孩子们’更需要我。”刘晓东调转车头,驶向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