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双一流”建设上台阶 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

乘势而上千帆竞 策马扬鞭正当时

简短说明
日月恒升,天地常新。时间的车轮在四季轮换中滚滚向前,告别2020的落日余晖,2021奔腾而至。当新年的第一缕曙光普照大地时,武汉早春的风依然清寒,但阳光温暖灿烂,梅南山间的枝芽在滋滋生长,汤逊湖面春潮萌动,瑰丽的光芒映照在莘莘学子意气风发的面庞上……料峭与春意并存,成了一年之始的光色。向着新征程,17000余名武昌理工人带着全新的自信、迈着坚实的步伐,又开始了一轮新的出发。早安,新年;你好,2021。在这辞旧迎新的喜庆时刻,我们谨向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岗位上的全体教职工,向孜孜求索、刻苦钻研的莘莘学子,向心系母校、情牵武昌理工的海内外校友,向时刻关注、关心、支持

日月恒升,天地常新。时间的车轮在四季轮换中滚滚向前,告别2020的落日余晖,2021奔腾而至。当新年的第一缕曙光普照大地时,武汉早春的风依然清寒,但阳光温暖灿烂,梅南山间的枝芽在滋滋生长,汤逊湖面春潮萌动,瑰丽的光芒映照在莘莘学子意气风发的面庞上……料峭与春意并存,成了一年之始的光色。向着新征程,17000余名武昌理工人带着全新的自信、迈着坚实的步伐,又开始了一轮新的出发。

早安,新年;你好,2021。在这辞旧迎新的喜庆时刻,我们谨向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岗位上的全体教职工,向孜孜求索、刻苦钻研的莘莘学子,向心系母校、情牵武昌理工的海内外校友,向时刻关注、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及各界朋友,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福!

【镌刻2020】

合力攻坚,以“奋进之笔”交出学校教育发展的“得意之作”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刚刚过去的2020年,波澜壮阔,风雷激荡。回首来处,有知难而上的开拓进取,也有静水深流的长远构建,武昌理工学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放歌前行。

这一年,是学校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重点战略任务的收官之年,也是我校系统谋划“十四五”、确保良好开局的筹备之年;是学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也是全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双万计划”的奋进之年;是武汉遭遇疫情大考,我校广大师生校友逆行出征、同心抗疫的搏击之年,也是无数武昌理工追梦人勇于突破、取得重大成就的丰收之年……当“武昌理工号”高铁匆匆驶过这一极不平凡的年份,一段段感人故事,令人激情澎湃、感慨万千。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会忠实记录下过去每个人的奋斗姿态。2020年,我们用“奋进之笔”交出了一份学校发展的“得意之作”,在实现“办百年名校”的梦想途中又迈出了一个又一个铿锵步伐。

2020年,是硕果盈枝的一年。学校始终秉承“追求卓越、走向成功”办学精神,践行“成功素质教育”办学理念,凝聚各方力量,确保“十三五”完美收官,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办学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这一年,学校各项事业均围绕“悉心收官‘十三五’,精心谋篇‘十四五’”展开,师生全力以赴沿着既定规划思路、瞄准既定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弱项、补短板、抓落实。“十三五”规划的蓝图一项项变为现实,重点战略任务顺利落实,23项二级指标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学校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将规划编制过程变成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学校一切发展变得不仅有质量,而且有温度。

这一年,学校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方位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三个突出”“三条路径”“三项改革”为核心的三维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进一步深耕和彰显,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强强合作、国际发展“四大战略”为学校发展确立了更高战略定位,指明了全新奋斗方向。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武昌理工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汤逊湖畔召开,校党委举旗定向、强基固本,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共武昌理工学院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有力回答了时代之问,形成独具特色的“六五四三二一”党建育人体系,促进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同向同行。

这一年,学校再次省政府、省教育厅授予文明单位(校园)荣誉称号,学校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一股股文明新风吹进师生心田。

我校凭借强劲的综合实力,在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发布的《GDI应用大学排行榜》中,在全国近3000所普通本科高校中位居309位。这份“武昌理工答卷”令人欣喜,体现了党、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我校办学水平的充分肯定,也进一步巩固了我校在全国民办高校中“领头羊”的地位。

宏伟部署,终须要落实得细入毫发。走过2020年,我们在共同信念和信心的聚拢下,拧成一股绳,学校各项事业无论是在前进速度、深耕力度,还是布局广度上,都取得长足进步,为下一步跨越式发展夯实了根基。

2020年,是砥砺深耕的一年。学校牢牢把握新时代高教改革精神,以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双万计划”为契机,坚持“特色兴校”,立足“强强合作”,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念,不断凿破坚冰,走出泥泞,在搏击风浪中勇当“弄潮儿”,“一流”成为校园里的高频热词。

“一流专业”铸就“一流大学”,“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这一年,学校紧扣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瞄准“双一流”和“双万计划”两个主攻方向,全面厘清专业建设思路,夯实专业建设内涵,土木工程、电子商务、工艺美术、护理学4个专业脱颖而出,获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数量居全省同类高校第一名;围绕区域产业布局,新增智能建造、机器人工程、学前教育3个专业。学校专业建设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吹响了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高水平民办大学新征程的嘹亮号角。

这一年,学校全力推进“一流课程”和“特色金课”建设,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产品创新设计方法》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工程测量》和《药物分析》获批“湖北省一流课程”;《玉石雕刻基础工艺》《儿科护理学》《国际贸易实务》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公开课。学校特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教授来校授课,让在校学生共享“名校资源”,全力打造一流“金课”,为学校打赢本科教育攻坚战亮出高扬的战旗。

这一年,学校与湖北同频共振,强化产教融合。与科大讯飞公司强强联合,共建“武昌理工-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成立“科大讯飞精英班”,共建“科大讯飞创新工场”,抢占AI人才培养制高点;与“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合作,积极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科学研究;与三峡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合作,积极布局“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点建设;与湖北广电传媒集团就联合办学、打造影视传媒类全链条专业集群达成初步共识……校企、校际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教融合向深层次、广领域延伸。

这一年,学校共15个项目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批总数位居全国高校169名、全省高校第9名、全省同类高校榜首。

机遇与挑战并存,梦想与辉煌同在。走过2020年,学校的发展从来不是一马平川、一帆风顺,改革之际,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还要能准确把握规律。武昌理工人总有让眼前的“坎”,蜕变成“机”的能力,哪怕遇山而弯,河流依旧会百折向东!

2020年,是积极进取的一年。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打造人才“强磁场”,点燃师生科研热情,夯实师生“双创”根基,武昌理工人以拼搏的姿态、革新的勇气,在学校发展中锐意进取,人才培养结出累累硕果。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这一年,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广开招贤之门、广纳天下英才,形成引智引才“大磁场”。我校师资力量引进再现“大手笔”,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各领域博士百余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郭传杰、世界华人集团联盟主席沈田义,科大讯飞公司执行总裁陈涛等受聘为我校特聘教授,校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这一年,学校积极为教师们营造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生态环境,让他们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学校隆重举行庆祝第36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奖励总金额高达237万余元。

这一年,学校尤为重视对教学和科研一线的倾斜力度,主动为教师们争取“绿色通道”晋升职称,对成绩突出的青年教师,学校“破格”提拔提职。学校将师德师风作为教职工绩效考核、职务评聘、晋升晋级和评优评先的首要标准,让教师“守”底线,“知”红线。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一年,学校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充分撬动和激发教师们的内生动力伊盼盼博士获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刘阳教授主持的项目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安庆教授主持的项目获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绿色矿山科学技术二等奖;杨华美博士、汪诗梦博士团队分获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素质导师罗俊获评“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正成为我校“双一流”建设主力军

这一年,学校科研实力进一步绽放,到账科研经费总额直逼4000万大关。学校在主导2项ISO国际标准的同时,再次参与研制1项国家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我校现是全国同类高校中唯一主持研制自然科学领域国际标准的高校。由校长赵作斌教授主持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顺利结项,是湖北省唯一获批的1项“重大攻关课题”,也是全国同类高校首次获批“重大攻关课题”。由《中国高教研究》发布的“2019年高等教育研究最具影响力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排名中,我校上榜并位居全国同类高校榜首。

喜讯背后是进取,成绩取得靠人才。这一年,学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素质教育结出累累硕果。我校学子在校外参加各级竞赛喜报频传,获各类奖项1348项。获得IF国际设计大奖新秀奖、中国机器人大赛冠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施工技术大赛一等奖、湖北省翻译大赛特等奖等等。张霁成为华为“天才少年”最高档中一员,年薪达201万元;郭益朋手握9所英国名校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赵沁沁被授予“长江学子”称号;张颢哲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9名学子加入省市作家协会……

这一年,学校新招学生5000余人,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我校理工类、文史类各专业投档线全线飘红,稳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继续保持全国同类院校第一方阵地位。招生就业逆势上扬的向好景象,折射出我校人才培养更加量足质优。

这一年,学校厚植“双创”土壤,打造“双创”金地,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我校大学生创业基地被认定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创新创业中心获“省级创业示范基地”;成功获批10项国家级、30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我们唯有不断进取、坚持开拓创新,才能保持领跑姿态。武昌理工人真正的成功并不是待在辉煌之中,而是从远处凝望辉煌,朝它奔去,不断创造一个个新的辉煌!

2020年,是开放融合的一年。学校坚定不移实施“国际发展”战略,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大力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开阔师生国际化视野,使学校国际化办学格局向纵深推进。

坚定开放之志,敢闯开放之路。这一年,学校全方位、立体化推进国际化办学,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成长平台。英国赫特福德大学、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孟加拉国CCN科技大学等境外高校、教育主管部门、企业单位通过线上或线下形式,与我校交流洽谈,共商发展大计。

这一年,学校各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果显著。中加酒店管理专业录取人数实现成倍增长,44名学生拟成建制集体赴加拿大尼亚加拉学院开启为期两年的海外留学生活;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签订本科预科及本升硕项目合作协议,摄影及影视制作专业正式启动招生。学校积极寻求在境外开设海外校区机会,孟加拉国CCN科技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大学分别就挂牌成立学校海外校区事宜,与我校达成合作意向。

这一年,全校20余名毕业生顺利考上英国约克大学、美国约克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海外高校研究生。

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学校发展既要立足中国大地,也要具有世界眼光。我们在“走出去”和“引进来”过程中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家及高校的目光,不断激发世界探寻我校发展经验的热忱,我校国际化办学格局即将迎来更好的时代。

2020年,是温暖与感动交织的一年。面对疫情,武昌理工人众志成城、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共同为保护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停课不停学”做出巨大努力,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谱写了感天动地的武昌理工赞歌。

这一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心中的冬天显得格外漫长。这次疫情,对中国是一次危机,对武汉是一次灾难,对学校也是一次大考。一个“极”字道出艰难险阻和不易,也饱含非凡成就之难得。

为了遏制疫情蔓延,保障师生健康,学校启动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校领导以高超的判断力、坚定的行动力,带领武昌理工人迎难而上、奋勇战“疫”。

这一年,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形式,带领师生“飞上云端”,一堂堂跨越时空的“云课堂”,一轮轮激烈互动的“云答辩”,一场场高速便捷的“云招聘”……学校在实践中探索在线教育常态化的发展路径,“云思路”和教育教学场景的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凡人底色,亦可书写将相襟怀。面对大考,广大武昌理工人自觉投身到这场战“疫”之中,全力以赴、集中抗疫。涌现出盛蕾、朱怀明、张妍、马胜男等一大批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战“疫”典型;赵作斌校长获“民盟湖北省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这个寒冬,因为一点一滴爱的汇聚,变得格外温暖而充满力量。

危难关头,武昌理工人比想象的更加从容、勇敢,“我上”是我们的誓言,“不退”是我们的姿态。我们坚信,冰雪终将消融,春天正在路上!

 

【启程2021】

乘势而上,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再出发

回看足迹,我们豪情洋溢,展望征途,我们信心满怀。告别波澜壮阔的2020年,走进希望勃发的2021年,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启程的鸣笛响彻云天,武昌理工人踏上了再出发的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校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光华灿烂,宏旨清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学校未来发展的图景已徐徐展开,迈好第一步、走好新征程,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

向着新征程再出发,2021我们要在更高起点上,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走在时代前列,把力量聚焦到谋划好“十四五”规划这件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大事上来,推动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抢抓一切机遇,高起点谋划好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这对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意义重大,是学校向着高质量发展再出发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进一步凝练学校的发展目标任务,为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双万计划”做好顶层设计,擘画好发展蓝图。

我们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让每一个武昌理工人的智慧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都能得到充分体现。各部门各学院也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再研究、再细化,把思路变成实实在在的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奋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向着新征程再出发,2021我们要在更高起点上,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双万计划”的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的关键贡献。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今年是学校办学24周年,这是一个散发着青春风采的黄金时代。20多年来,学校不断以改革疏通堵点、纾解痛点、攻克难点,为创新松绑、为创业加油、为创造助力。作为一所民办高校,我们深知不可能重复公办高校的办学思路和模式,要想赶上国内知名高校,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接下来的征程里,我们不能简单复制别人的和学校过去的模式,须基于起始,又超越起始。在遇到难题时,我们用更坚定的改革与创新来破解。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21年,我们要坚持敢闯敢试的精神,把力量集中到不断彰显“成功素质教育”办学特色上来,大力实施“四项战略”,落实“八项举措”。我们要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把目光聚焦到人才、学科、专业、课程、师资、科研上来,将重心调整到专业硕士点建设与申报、实施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工程上来,进一步释放民办高等教育的活力和自信。

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积极推进“双一流”和“双万计划”建设。以现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为“样本”,力争获批更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向国家级一流专业冲刺;继续加大对“新工科”“新文科”和现代艺术等学科体系建设力度,引领带动学校学科结构优化;以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为牵引,持续培育更多“金课”;主动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深化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我们要不断用改革创新破局开路,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行稳致远。

向着新征程再出发,2021我们要在更高起点上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切实承担办好党和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我校打造成教育洼地、办学高地和求学圣地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通识素质实、专业素质强、双创素质高的有用之才,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忘立德树人初心使命,以内涵发展为主线,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持之以恒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打造武昌理工教育洼地、办学高地、求学圣地。

新征程上,我们要时刻保持披荆斩棘、勇毅笃行的精神状态,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不断深入探索与实践,通过加强“五个思政”、开展“内省教育”、推进“思品素质测评”等一系列举措,让红色基因植入学生心田,让红色文化成为立德树人的源头活水,形成铸魂育人的长效机制。

新征程上,我们要奋勇争先、走在前列,在全国高校中展现更多武昌理工担当、作出更多武昌理工贡献,继续走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筑梦之途”,为建成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高水平民办大学,成为全国素质教育品牌高校的目标“添砖加瓦”。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不执着于旧,也无畏于新,“奋进武昌理工”的新时代乐章已经奏响,我们在时光沉淀中厚积薄发,在历史交汇点上开创未来。

迎接新时代,得有豪情壮志;驾驭新时代,得有十足定力。2021年这个春天,奋斗着的武昌理工人将乘着“十四五”的浩荡春风,不忘初心再出发。前行路上,我们不断“蓄足力”“铆足劲”,攻下一个个险关要隘,向着宏伟目标继续冲锋。未来,我们还将创造更多“当惊世界殊”的武昌理工奇迹!

 

恭祝各位领导、各界朋友、历届校友、全校师生

新年祺祥、万事如意、阖家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