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 善学 方博学
简短说明
对如何学习,如何能够做到“博学”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古语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类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正式开启了从一次次人生的历程中不断地学习,并在学习中汲取生命延续和成长的养料。在一次次的学习中提升灵魂的高度;在一次次的学习中攀登文明的高峰的旅程。学习就如雏鹰无数次跌倒坠落后振翅翱翔长空;学习就如鲜花孜孜不倦地吸收阳光肥料后绽放出色彩斑斓的颜色。不知不觉之间体悟奥妙之一二:好学,善学,方能博学。
先论好学。孔子有言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好学,对学习抱以由衷的兴趣,才可谈学好。如若不好学,只是人云亦云,人为亦为,浮于表面草草了事,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碌碌无为且虚耗光阴。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也曾说过,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只有发自内心地对学习有着执着的向往,纵情地投入学习的海洋中提升精神的高度,拓展自己的视野,积淀自己的内心,提升自己的才干,才有获得建树的各种可能性和机遇。
古往今来,名家术士,先辈大师,无一不是好学者。杨时程门立雪,立雪求道,彻夜不离,纵使站成一个雪人也在所不惜。正是因为他对于知识,对于学习近乎狂热的追求,才有了后来闻名的大学者杨时。明代学者宋濂之所以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也要奔波在寻书和求学之途上,是因为他视学习为精神食粮,此好学之道也。
再谈善学。所谓善学不是死读书,也不是读死书,不是沉浸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成为纸上谈兵,空谈误国的书呆子,而是真正意义上地将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有效地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以致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将所学之术付诸于雄心壮志之中,正是善学所在。
好学、善学,此二者乃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二者共至,方能后谈博学。此乃古往今来,无数先人志士实践所验证之道,不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社会形态如何变化,国情世情如何演变,这种理念不论到何时都不会过时。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时刻激励和警醒着我们:切不可厌恶学习,不好学,亦不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只有脚踏实地学出一番真本事,方能接过上一代的大旗,未来在中国的发展建设中,体现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担当,真正起到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加油助力,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