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深度启示之一
教书育人是大学不可放弃的职责
在线教学深度启示之一
教书育人是大学不可放弃的职责
编者按 2月17日清华大学如期开课以来,全体师生通过全校性大规模实时、互动、异地、分散的在线教学,铸就了清华历史上教育教学的新气象。在3月17日召开的在线教学阶段性总结交流会上,邱勇校长结合在线教学实践,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认识:一是教书育人是大学不可放弃的职责,二是教学是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三是大学的教学必须要有课堂,四是大学要担当社会责任。《新清华》特别推出系列报道,总结在线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深度启示,与读者分享在疫情“大考”之下,清华人交出的这份高质量答卷。
●记者 李晨晖
37833场次课程,逾102万人次上课师生,170万小时授课时长,超过95%的课堂出勤率……在将全校课程体系搬到线上进行的第一个月里,清华师生在这场由疫情带来的“大考”中积累了丰富的在线教学经验,成绩卓著。
2月3日,57000多名清华师生“云上见面”,同上一堂课。邱勇校长掷地有声地说:“清华一向把教书育人看得最重。历史上,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清华师生始终坚持教学、坚持学习。”
回望清华109年的发展历程,清华一向把教书育人看得最重。1936年4月,梅贻琦校长在《致全体校友书》中写道:“大局虽不可知,然而吾人自己之职责,决不可放弃,万一不幸,本校亦当在此‘水木清华’园中,上其‘最后之一课’。”上好“最后一课”,是清华教师在烽火漫天之际不可放弃的职责。
西南联大时期,即使是在十分艰苦的办学条件下,铁皮屋顶、土坯墙、刺耳的警报声,都不曾阻挡西南联大教授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脚步。“弦歌不辍,自乐其道”,是清华人身处边陲、国难当头时对教书育人的坚守。
曾经战火纷飞弦歌不辍,如今疫情肆虐坚持教学,行健不息的清华从历史走来。“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清华答案背后,蕴含着清华人教书育人的初心与使命。
齐动员,共战“疫”
从2月3日“同上一堂课”,到2月17日成功实现“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清华师生整齐划一、步伐一致,全情投入、忘我付出,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2月6日,为确保全校按原定教学计划、依教学日历开展教学工作,学校迅速成立三个在线教学专家组和一个学生学习保障工作组,为在线教学全力护航。
在线教学专家组设计了包括学生、助教和教师在内的三级远程教学培训体系,组织近600名公共助教和学生志愿者投入在线教学工具答疑;为近2000名教师进行了“雨课堂”在线培训;设计了20余门不同类型课程的在线直播教学案例;不断升级迭代技术平台,汇编近300页的在线教学技术指南。
学生学习保障工作组为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家安心学习,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网络困难补助和特殊困难补助;组织学生勤工助学大队科技服务分队,持续更新学生在线学习常见问题解答;招募学生志愿者参与在线教学志愿服务,为校内师生提供咨询服务。
毕业就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明确了“服从大局、精心指导、按时毕业”工作原则,全校一盘棋,全力保障毕业就业工作有序开展。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联合湖北高校开启云端招聘,确保就业服务不断线。
各院系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首要职责,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部等相关部处“永远在岗”,全校教师形成合力,随堂旁听、线上观摩、在线研讨,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助力在线教学的高质量开展。
在线教学“不掉队”
2月10日,邱勇校长在防控疫情教学工作组会议上强调,精准解决问题,精细完善方案,保证在线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少,一个不掉队”。只有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把教学当作头等大事来对待,才能真正做到“不掉队”。
距离开学两周,全校师生全体动员,全力备战在线教学。一间间教室里,很多教师在为即将到来的空中课堂“预演”,讲台下空无一人,而他们的热情不减。
正式开课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仍在热烈讨论着在线授课的相关工作。大到课程时间的安排、互动环节的设置、课后答疑的形式,小到上课时间的提醒、杂音和回声的屏蔽、手写板和激光笔的使用……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在这段特殊时期,实现清华教师对远方清华学子的那一份坚定的承诺。
疫情虽“紧”,上课不“慌”。学生上课没有稳定的网络环境怎么办?实验课没有仪器设备怎么办?相隔多个时区如何保证在线教学?宅在家里怎么上体育课?一个个在线教学面临的难题被抛出,又很快被老师们逐一解决。
“我们对全系本科生、研究生家庭网络情况进行了全覆盖调研,对存在一定困难的8位同学,逐一协商解决办法。”工物系党委副书记李亮介绍了系里的情况。最终,全系所有同学如期相约云课堂。
为了让同学们上真材实料的实验课,正式开课前,电机系教授朱桂萍、工物系副教授曾鸣便把一套套“口袋仪器”邮寄到同学们的家中。“同学们在家做实验也相当投入!”朱桂萍欣慰地说。
地域有时差,课堂无时差。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的8位青年研究员虽然身处四个大洲的五个不同国家,但仍克服时差和技术手段的困难,为世文学堂班的同学们如期讲授了全部8门课程。
体育部制定了“线上教学正常进行、课外锻炼要求不变、群体竞赛线上开展”的要求,保证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课外锻炼监督。解锁“云上”体育课,同学们更加切身理解了清华体育传统的现实意义。
“疫情当前,教师的第一责任就是坚持教书育人。”法学院文科资深教授崔建远认为,尽最大努力跟上现代教学方式,最大程度提升在线教学效果,就是对这次疫情保卫战最大的支持。
机械系党委书记吕志刚对学校常讲的“课大于天”有了更深的体会。他说:“面对严峻的疫情,最大限度保证正常教学秩序,体现出清华一直以来重视教学、严谨务实的传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清华师生共同书写着疫情时期在线教学的答卷。111万次的课堂答题、52万多条课堂弹幕、3.6万多张课堂投递纸条……这一组互动数据见证了同学们为学好课程所付出的点滴努力,是成功实现这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的生动注解。
春风化雨入课堂
清华如期开课后一周内,包括体育课在内的3923门课程教学工作顺利开展。3月17日,在在线教学阶段性总结交流会上,邱勇校长再次强调:“教书育人是大学不可放弃的职责,任何时刻都不能丢”,这句话在在线教学“满月”的节点上更显意味深长。
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电机系教授于歆杰表示:“对于任课老师来说,在国家遭受磨难之际,时刻心系教学工作,不辜负学生,就是最好的价值塑造,最好的立德树人,最好的课程思政。”
“老师总是向我们询问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我非常感激!”环境学院2019级法国籍硕士生皮安东被老师对待教学的投入所感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清华大学的每一位教师始终把教学当作头等大事来对待,无论何时何地,这份育人初心始终不变。更令人欣喜的是,一个多月的在线教学实践,老师们不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更仿佛在校园中掀起了一场来自云端的“第25.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
探索教学艺术,回归教学本真。对于这场疫情防控“大考”中每一位清华人而言,在线教学的经历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化危为机”的育人实践,更将清华学风在时代的考验中升华,必将对清华的教书育人理念产生积极而长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