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思政故事之三

根植于心的爱国情

简短说明
梁垚同学分别参加了黑龙江佳木斯市桦南县和新疆克孜勒苏州乌恰县的第三方评估活动,一路上听到见到的那些故事还有乡亲们朴素却打动人心的情感,在今天依旧深深地感动着他。


我分别参加了黑龙江佳木斯市桦南县和新疆克孜勒苏州乌恰县的第三方评估活动,一路上听到见到的那些故事还有乡亲们朴素却打动人心的情感,在今天依旧深深地感动着我。

2019年7月初,我随着第三方评估的队伍来到了乌恰,这个新疆的最西边,素有“中国西极”之称的地方。出发前我脑海中对于新疆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课本里的描述,这里有着“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昼夜温差;这里瓜果异常甜美,人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这里公路笔直宽敞,地域幅员辽阔,就像歌曲里唱的那样,

“新疆是个好地方”。在之后的几天的工作接触中,我在乌恰的所见所闻证实了新疆同胞友好热情的风俗风情,他们用最欢快洒脱的舞蹈来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又以悠扬深情的歌声为我们送行。脑海中汉族、柯族还有维族的同胞手拉手一起纵情舞蹈的场面渐渐清晰,欢快的音乐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在工作完成要离开村子的时候,村民们弹奏手风琴,唱着当地独特的送别之歌为我们送行,虽然听不懂歌词,但那悠扬的曲调仿佛已经将我们的情感相连通,听起来让人心生感动。这里的人们如想象中一般,但这里的自然风光却和以为的大不相同。还记得当飞机来到这片土地的上空时,我便迫不及待地趴在窗户上仔细打量着这片新奇的疆土。然而看到的新疆和以为的新疆却不太一样。放眼望去,我看到的是连绵的光秃秃的山脉和广袤的戈壁滩。七月正是盛夏,在这里却鲜少看见生命的绿色。在去往目的地乌恰的车上,我近距离看到了道路两边泥土混着碎石的山脉,来接我们的工作人员打趣着说道:

“看我们这里的山脉,是不是像健身的男子一样,高大巍峨。”在车内的一片哄笑中,我在想这样艰难贫瘠的自然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在接下来的工作过程中,我的所见所闻渐渐解开了心头的谜团,这里艰苦的自然环境不仅锻造了当地人们艰苦奋斗、坚韧不屈的品格,更是赋予了他们乐观向上、积极感恩的生活态度。

记得冰心曾说过: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当我在乌恰这个地方走村入户调研的途中,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乌恰地处边疆,在过去人们不仅要对抗恶劣的自然条件,还要在物质非常匮乏的黑暗岁月中挣扎,在如今的好时代好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有了质的变化,无论走到哪里,我们听到的都是满满的感恩,满满的对祖国的爱。一路下来,我们听到见到太多的让人心头一暖的感人故事,其中几位柯尔克孜族同胞的故事让我尤其印象深刻。我仍清楚地记得那天我们像往常一样去村民家做访谈,在一位大叔的引导下来到访问者的屋里。进门后大家围着桌布坐下,在问答中了解到刚刚在门口引导我们进门的是访问者的哥哥,而坐在我们旁边的这位阿姨就是要访问的对象,由于阿姨先天性

视力障碍,哥哥不得不经常过来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一阵程序式的问答过程中,我无意瞥见被盘子压着的桌布上的图样另有“蹊跷”,移开盘子看见桌布上工工整整地绣着四个汉字——“热爱祖国”。想到阿姨的眼睛几乎看不到东西,我便好奇问道这块别样的桌布有什么故事。阿姨听到问话,神色变得激动,一边说一边比划着告诉我们桌布的由来。她说在过去的日子里,村里大多数人家的生活都很艰难,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情,再加上自己没有子女孤身一人而且眼睛有残疾,这使得原本艰难地生活更加雪上加霜。虽然阿姨的哥哥会时常抽空过来照顾她,但哥哥要养家糊口也是自顾不暇。后来有了扶贫的政策,村里立马给阿姨申请了低保户和贫困户,这些补贴使得阿姨平日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不仅如此,村里还发展了畜牧产业,给村里像阿姨这样的贫困户分了一些牛羊

并寄养在合作社,每月还有固定的分红可以领取,说到激动的时候,阿姨眼中闪着泪花。她还告诉我们现在住的这个房子也是村里给新修的,之前的旧房子在山上,由于乌恰地处两条地震带的交界处,每年大大小小的地震不断,每当有震感的时候全家人都得赶紧跑到屋外避险,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刺骨的冷风呼呼的直往衣服里灌。讲到过去贫苦的日子,阿姨脸上没有悲伤的神情,从她脸上我们读到的是对现在生活的满足和感恩。阿姨告诉我们:

“真的是多亏了党中央和习主席的好政策,我们才有机会住进这样敞亮的房子里,在这之前我是想也不敢想的呀。”说完,泪花涌出眼眶。这样的情感不知不觉中感染了我们,使得我们也鼻头一阵发酸。随着日子越过越好,阿姨还积极参加了村里组织的汉语普及讲座,她骄傲地告诉我们自己最先学会的汉字便是“祖国”。虽然命运的不公夺走了阿姨的眼睛,但她内心对祖国的感恩之心和热爱之情也不会因此减少半分。阿姨委托侄女将自己炙热浓烈的感情绣在了这块桌布上,虽然看不到绣在桌布上的“感谢祖国”,但是每当她触摸到桌布上这些密密麻麻的针脚时,

“感谢祖国”也深深地烙印在了她的脑海中。

在调研的途中像这样深情动人的故事还有许多。一天,我们在一位大妈家做完访谈,要离开的时候队友在院中无意瞥见大妈的菜园“另有乾坤”,原来是大妈家园子里长出来的菜苗呈“中国”字样。我们满心好奇,当问及大妈时她却有些不好意思。她说每当想起过去的日子里,生病的时候没有办法及时去医院治疗,繁重的医疗费用也让她打消去医院看病的念

头,平时生病也是能扛则扛,除非不得已才会去医院。如今的条件好了,不仅村里有了卫生所,而且看病的费用也有政府给报销,这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大妈告诉我们这里的土壤贫瘠不适合种植粮食,村民大多靠放牧来维持生计,过去大家住在山上,去往放牧的山路崎岖,行走不便,有时一个月的时间就浪费在了路上,眼看着村里新修了马路,这使得进出的交通省时省力多了。这都多亏祖国给予他们这样的好政策,才让大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大妈激动地告诉我们,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真是天和地的差别呀!她内心感谢祖国,为了表达这深切的感恩之心,于是就在院子里种了“中国”。看着大妈满脸洋溢的幸福的笑容,眼神中是深切的感恩之情和对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他们将“中国”种在这片边疆的土地上的同时,不正是将这炙热浓烈的爱国之情也深种心

田吗?眼前园中的青葱菜苗,透着勃勃生长的力量,仿佛寄托了边疆人民对于我们伟大祖国美好的希望和深深的祝福。这深植在心田的“中国”,化作一股股源源不绝的热流,直抵我们的内心深处,在带来深沉感动的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楷模。

在走村入户的访问过程中,我们还见到了一位亲切的老奶奶写了诗歌来感谢习主席和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位老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她见证了祖国从刚刚成立时国家贫弱到七十周年的今天这样的富强和繁荣。看着奶奶激动地为我们诵读那篇她写给祖国的赞歌,淳朴词句中饱含的是一位老人想要抒发的高尚美好的情感。我们虽然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这份浓浓的感恩祖国的情感早已将我们紧紧联系。在聊天中奶奶说过去日子艰苦,贫穷是对过去生活最深刻的印象,那个时候没有足够的物资,一条裙子要全村的妇女轮流着穿才得以出门,孩子们都盼望着隆重的节日的到来,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这些日子才可能吃得饱饭。那个时候挨饿受冻像头顶的乌云一般挥之不去。

“如今多亏了中央的好政策,不仅让我们能吃得饱,穿的暖和,还能吃得上好饭,一年四季都有衣服穿”,说话间奶奶起身带着我们来到里屋打开衣柜,“你们瞧,我现在衣服这么多,穿都穿不完”,奶奶脸上洋溢着生活的幸福和满足。

走在乌恰村头路口看着随处可见的飘扬的五星红旗,那抹鲜艳的红色,在乌恰蔚蓝的天空中,显得更加夺目,这无疑是这片土地上最亮丽的风景线。我置身于这样浓烈的感恩心、爱国情中,顿时感触良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平时接受的爱国主义的教育是崇高的,同时却也是抽象的,而我们在乌恰遇到的这些老乡,他们曾经在物质匮乏的贫穷年代中挣扎过,更能体会现在生活的珍贵和美好。想起每次离开的时候他们道不尽的谢谢,感谢祖国给予这样丰衣足食、充满希望的生活,感谢我们不远万里的来到这里。其实我们更应该感谢他们,感谢他们那朴实而真挚的爱国情怀感染我们,感谢他们在祖国最西边的土地守护边疆的每一寸土地,他们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他们用每天的实际行动将这深沉的爱国情仔细书写。他们的这份对祖国深深的爱、这份感恩祖国的情愫,像涓涓溪流一样流入我们的心田,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