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简称应视场合而用之

武汉地铁 2号线南延线在华中科技大学附近设站,站名为“ 华中大站” 一事备受关注。根据教育部核准的《华中科技大学章程》,华中科技大学的官方简称是“ 华中大” ,学校方面也强调今后将统一使用这一简称。不过,当地不少网友却认为,该校更为人所熟知的简称应该是“ 华中科大” “ 华科” 或者“ 华科大” 。

事实上,由高校章程中学校简称引发的争议近年来并不罕见,比如南京大学和南昌大学究竟谁该简称“ 南大” 、北京工业大学和北方工业大学谁该简称“ 北工大” 、西南政法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谁该简称“ 西政” 等。实际上,高校简称突显三个问题: “ 多所高校共用一个简称” “ 一所高校拥有多个简称” “ 分场合使用全称简称” 。

高校简称重名很常见,就如人之起名,名字本质上只是一个代号罢了,同名同姓者反而会引之为一种缘分,只需要在使用时尽可能地使用全称来消除歧义就行了,故而没有争论的必要。就比如南京大学、南昌大学两校官网的公开信息中,均各自使用“ 南大” 作为己校的简称,两所“ 南大” 就这样同时存在着。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所高校往往同时身具多个简称。那么高校简称究竟是官定还是民定呢?似乎教育部审核通过了官定的简称,却也没对民定的简称置喙。 这模糊的态度我们暂且不去深究,可以先想想简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官民分异。

想研究简称在官方宣布和民间口传中的出入问题,可以来看看中国古代士子称呼制度。如果把高校比作一个士子,那他从父母那里继承得来的姓名,就等价于高校的全称。而自己或长辈所起的字,代表了自身德行美好期望,如岳飞字鹏举。但是高校毕竟不是士子,不存在字,只有简称,所以高校就把对自己美好期望寄托在了简称之中。这就是简称官定的原因,这也就是为什么华中科技大学对外简称“ 华中大”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军认为,“ 华科大领导们可能心灵深处一直有一个远大理想——那就是一定要办一所有实有名、名正言顺、名副

其实的综合性一流大学。最顺理成章的,可能简称就是‘ 华大’ ,全称就叫‘ 华中大学’ 。”

而非正式场合中流传的高校简称,更像是士子的号,在大众舆论和视野中,往往最具备识别性和逻辑形式规则,这就是简称民定。可是问题就在于,再怎么把高校人格化,高校除开全称以外只有简称一项称呼,而简称无法分担官方和民间对于高校称呼的期待,所以在众多并列简称中就体现出了使用习惯上的出入。一般由于平时官方民间的用语环境并不交织而看不出来,而一旦遇到地铁站命名这种语境交织的事情就会凸显出来,从而造成官方寓意性和民间实用性的简称使用冲突。

具体应用到各种场合,应视实际情况而定。官方场合用全称为宜,用全称是最为稳妥不会有任何歧义的,在这种场合中高校称呼往往具有较高的形式寓意;非正式场合则以指代明确为目的,大家都懂,理解至上。比如地铁站名、公交车站、码头等公共交通场所的命名,与某种特定的宏大政治意图、长远战略定位、深刻思想内容、独特文化意蕴一般都没有太大关系(特殊年代例外)。它们如何取名的最佳原则就是“ 实用” “ 适用”和 “ 管用” 。 在这些场合中实用意义大于形式涵义。拿地铁站名来说,地铁站名是用来表明空间地理位置的,就是能把乘客最精准无误地带到他要去的那个地方,不至于因名称歧义或故意误导而让人南辕北辙、张冠李戴。这个时候就要用一个能够区分各种歧义的简称,抑或不怕麻烦、更加保险地使用全称,而武汉地铁最终选择了后者。

高校简称是一个“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的问题。按照范军教授的话讲,“ 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最大的意义不是要人论对错、谈是非,而是要我们在简称的多层次用语环境中, 找到最恰当的办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判断,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在舆论中不断地找麻烦、放大冲突、小题大做,最终迷失在“ 把任何问题都上纲上线” 的愤青迷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