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女民兵:一次走过长安街 一生难忘家国情

简短说明
三位90后中传女生参与阅兵的青春故事。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小人物身上的大时代。


中传女民兵风采(左起方淳平、 徐紫微、 李倩雯)

  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中,红色戎装、英姿飒爽的女民兵方阵让人记忆犹新。其中有三名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女同学光荣加入其中,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她们分别是站在队列九排六名的2017级文化产业硕士研究生徐紫微,站在队列十排十一名的2015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李倩雯和站在方阵七排十五名的2015级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本科生方淳平。
  10月12日,载誉而归的三位姑娘向校党委书记陈文申汇报了参训经历和走过天安门的荣耀心情。从校园走向阅兵场,从零基础训练成“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的女民兵,她们克服种种困难,用实际行动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从一名你我身边的普通大学生女孩,到阅兵场上被世人瞩目的巾帼民兵,她们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要么回去写论文,要么电脑再也不要打开”


      在徐紫微还是个初中生的时候,曾在电视机前观看过09年的国庆阅兵:“当时我虽然年纪不大,却感受到了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及人民军队威武、雄壮的气概。所以,我当时想:要是我能有机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那该有多好。”10年之后,当参加阅兵的机会出现在徐紫微面前时,她想也没想就主动打电话给学校武装部部长齐金贵老师,“我告诉老师我特别想去,老师让我先去体检试试看,体检过了再考虑其他问题。”幸运的是,徐紫微的体检十分顺利,然而她并没有“考虑其他问题”的机会,体检结果出来的三个小时后,徐紫微接到通知要赶去训练基地。
      李倩雯觉得,参加阅兵的这个机会激起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当我看到‘国庆’‘阅兵’之类的字眼时,整个人突然就亢奋起来了。”今年3月初,李倩雯在自己云南的家中收到了阅兵训练机会的通知。“当时,我脑子里就只想着:‘不行,我一定要去天安门。’”将自己的心愿告诉父母后,李倩雯就报名加入了这次的阅兵训练。
  方淳平则笑着将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归因于“缘分”,她说:“我大一那年正好有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当时我看着天上一架架飞机飞过,就觉得自己命中注定和阅兵有不解之缘,在我快毕业的时候,机会果然到来了。”
  这几个姑娘3月6日参加体检,8日9点收到体检合格的通知,当天12点就要到训练基地集合。她们每人只能背一个包,包里装些换洗的的衣物以及牙膏、牙刷、漱口杯等基本生活用品。徐紫微一开始还带着电脑打算在基地里写论文,结果第一天电脑就被没收了,“他们告诉我说,要么回去写论文,要么电脑再也不要打开。”这件事也让她真正认识到,过去只存在于想象里的训练生活马上要开始了,自己离阅兵场又近了一步。
  到达训练基地的那天,三个女孩换上训练基地的统一服装,就在那一刻,长达七个月的方阵训练和选拔正式拉开帷幕。

7个月,128步,10年的梦想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许多人对女民兵的印象都来自于毛主席的这首《为女民兵题照》。我们能看见阅兵场上她们整齐划一、漂亮利落的动作,却常常忽略她们背后所付出的辛苦和汗水。
  到了基地后,三位女孩才发现,得到训练机会只是个开始,想要最终走过天安门,还要经过艰辛的训练和层层的选拔。训练场要经历许多次考核,从最开始的选拔到最后方阵的组建,必须是优中选优,精中选精。这对于徐紫微她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一次考核不合格,她们就将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第一次考核的时候,方淳平倒数第一,徐紫微倒数第二。三位中传姑娘的斗志被激起来了:“三个人一定全都要上场,为自己也为学校争光。”
      1500余人报名,800余人参训,352人最终上场,压力可想而知。徐紫微、李倩雯、方淳平几乎每天训练十个小时,一周训练六天以上。她们将这样的训练模式调侃为“5+2,白加黑”:五天训练,两天加训,而且白天黑夜都得练。
  训练时间长是一个方面,强度大又是另一个方面。训练大营中,女民兵方队最早出操、最晚收操,军姿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她们每天还要穿着高跟鞋步行2万步,单腿站立5个小时......这一系列严格的训练考验着她们的身体和意志,带伤受训更是家常便饭。
  困倦的时候,李倩雯就灌一口藿香正气水、含几粒仁丹,然后继续将青春热血挥洒在训练场上。方淳平在回忆训练的时候说:“训练最累的时候,晚上回到宿舍,刚刚碰到枕头就睡着了,被子都没铺开,只能在半夜被冷醒。”“这不是夸张,这是事实。”一旁的徐紫微笑着肯定。
  让徐紫微记忆最深刻的是一次合练,那段时间她膝盖负伤,加之当天身体不太舒服,三趟练下来徐紫微已经筋疲力尽,但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徒步才能回到自己的基地。“那天我感觉都虚脱了,我从来没有累到这种程度,往基地走的时候,我一直在流眼泪。那时,我已经看不清楚前面的是谁,也已经看不清我脚下了。”快回到基地的时候,方阵的教练看到徐紫微脸色极差,让她蹲下稍作休息。徐紫微拒绝了休息咬牙坚持到了基地。“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那时为什么要哭,但我想我可能被自己感动到了,因为在那种情况下,我坚持到了最后。”

高光时刻:不负期待,接受检阅


      辛苦没有白费,中传三位姑娘无一人掉队。十月一日凌晨六点,大巴载着她们准时到达天安门。
  激动、兴奋、紧张,徐紫微将自己的心情概括成三个词。当欢呼声从四面八方涌来,那种无与伦比的大场面让人全身振奋不已。而对于李倩雯来说,整个方阵在她心中只剩下三个元素:斜线、标齐和对正,脑子里只来得及检查自己有没有好好站在队列里,让远处的人看见一条整齐的直线。“过天安门时还想着要好好看看身边盛大的景象,但直到最后喊出‘向前看,一、二’,才发现自己已经走过阅兵场了。”
  女民兵方阵接受完检阅,按预定路线拐进小巷子里,长安街上受阅时的激动尚未消退,战士们又齐声高唱起了《女民兵方队之歌》。“唱着唱着就特别想哭,”李倩雯回忆,“我知道有人哭了,我也挂着眼泪。”夹道是为她们欢呼喝彩的群众,挥舞着小国旗,竖着大拇指,喊着:“民兵真棒!”
  一回到阅兵村,徐紫微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个人跑去食堂看电视,在队伍中寻找自己的身影。女民兵方阵的镜头只有30秒左右,但她在食堂坐了整整两个小时。她说:“从徒步方队到仪仗队,一个个方阵看,看到我们方阵那30秒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更没有辜负祖国的期望。“这30秒的背后,是女兵们辛苦训练了七个月的成果,也少不了家人、好友的支持理解。李倩雯收到了飞越3000公里的家书,她的母亲将骄傲与自豪书写在纸上。“我妈妈写给我的信里就说到,她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方淳平的父亲对军营有着一种别样的憧憬,当得知自己女儿加入女民兵方阵之后,他翻出了自己在小柜子里珍藏多年的阅兵光碟,“我爸特别感慨地和我说,女儿,你是我的骄傲。”方淳平说。
     从阳春到夏至,从酷暑到秋分,三位女兵在训练中流过汗水,也留下成长的足迹。李倩雯用“今非昔比”这个词来形容这七个月以来她的改变。受训前,同一般大学生一样,经常熬夜、刷剧,没事躺在床上玩手机,跟朋友打打游戏。但是受训后,她的作息时间变得十分规律。她说:“我11点要睡觉,顶多再坚持十分钟,十分钟之后就熬不住了。”七个月苦练,她们早已在汗水之中超越了自我。
  在李倩雯看来民兵就是“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民兵是我国强大的国防力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和平的时候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只要党和国家发出号召,他们就快速组织起来,成为一股强大的战斗力量。“民兵的存在反映的是人民的现状,是人民的幸福感,人民的自信和安全感。”方淳平说。
  “现在,我温柔平静的表面下有一颗非常坚强、非常勇敢的心。”徐紫微在最后说到。这些巾帼英雄们在经历训练和检阅之后,变得愈加“柔中带刚”。“现在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我为那面五星红旗感到无比骄傲。”徐紫微的这句话不仅说出了三位女民兵的心声,更是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