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内卷化:量化的成功压倒了成长
近期,《三联生活周刊》刊发《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一文,引起全网转发和热烈讨论。
在教育领域,“内卷化”一词现在更多指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卷入激烈的内部竞争,针对各种量化标准的评价体系进行军备竞赛,不断自我消耗的过程。许多大学生网友都在网络平台袒露自己学校内各种“卷”的现象:比如选课不能仅凭兴趣而要选分数高的水课,否则期末GPA会“不好看”;在老师要求论文字数为不多于一万字而周围同学都写到9000字以上时,自己不得不也写这么多字。
量化的成功除了绩点也延伸到各个方面。比如参加各种比赛、做项目、实习等,每一个都可以出现在未来的履历上组成一套“成功模板”,让其成为他们晋升社会精英的入场券。对于这套“模板”,许多大学生都是深恶痛绝却又难以挣脱,在他们看来这无疑是当下最稳妥安全的生存路径。此外,当你身处系统之中,接受你是社会评价体系下失败的人这一事实的道德压力和与同伴竞争渲染的焦虑都让人恐惧,因此只能“被迫而卷”。
久而久之,在“内卷”的压力下,被誉为“知识殿堂”的高等教育也会逐渐走偏:知识越来越像商品,学生对待课程只重分数高低这一单方面的结果而非知识的探索研究、思维与学术能力的成长这一过程。这也会使掌握了更多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群体缺乏学术创造力和使创意落地的精力与机会。
当我们可以认识到内卷化的弊病与后果时,应该思考是否有破除这一“魔咒”的可能,在笔者看来是有的。“在广阔的世界里做一个不狭隘的人”,当代大学生需要意识到:第一,绩点高或许能为你撬开下一扇的人生之门,但更远的未来依旧是未知的,用至少四年的大学时光只奔命于浅层次的知识获取是否值得;第二,每个人的发展路径是不同的,人应该为自己而活,而非让自己变成数字时代下的一串数字。当代大学生需要以明确自身定位、自我追求为前提,先做好跳出内卷范式的心态突围,才有可能拥抱更开阔明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