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 师者“俊杰”——记2020年度“齐鲁最美教师”郭俊杰



在武汉抗疫前线,他在与病毒厮杀的同时,结合自己宝贵的实战经验,通过云课堂与同学们分享 《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的战疫故事情;

凯旋归来,隔离期内,他通过“最美逆行者”在线“云”开讲《把握当下,未来可期》思想政治课,为青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学子阐释“责任与担当”“使命与传承”“希望与成长”;

抗疫初步胜利后,他参加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第二届微党课大赛,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岛大学师生分享 《用初心之灯点亮青大附院人前进的方向》的微党课,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英雄故事。

他是郭俊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崂山院区心内科党支部书记。

近日,他获授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获评齐鲁“最美教师”。

宽严相济,为师亦为友

郭俊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 “温和”和“负责”。“他是一个很平易近人的老师,总是面带微笑,第一眼看过去仿佛是大哥哥一样。”青岛大学临床医学(5+3)2016级05班学生姬俊杰说。在一次考试中,郭俊杰组织学生互相查体,发现一位学生胸口有心病手术留下的瘢痕,于是主动给该学生听诊并给出了建议,这件事给姬俊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本科生第一次接触临床,面对患者时难免手足无措、犹豫不决。郭俊杰总会很耐心、很细心地纠正同学们的错误,找出他们的不足。每次手术过后,满身汗水的郭俊杰总是不顾自己的疲惫,坐在手术室外,对学生进行术后讲解。

他珍惜每一次实地教学的机会,当学生们让他先休息一下时,他却浑不在意地说:“先解决你们的问题。”

如果有学生跟郭俊杰值夜班,他还会请他们吃饭。“我想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现在和在学校不一样。”郭俊杰说。不在班上的时候,他还会请学生喝一点酒,酒后畅聊,学生们对老师敞开心扉,把平日藏在心里的疑惑和想法与老师交流。

然而,到了临床实操的时候,学生们眼里温和的郭老师便一丝不苟起来。在学习叩诊的时候,郭俊杰对学生们动作的力度要求非常明确,即使学生们练习练得手指红肿也不会降低标准。而在培训学生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郭俊杰则反复强调要点,连用几个“一定”:一定要注意先把手搓热、一定要把听诊器的头捂热、检查完之后一定要为患者盖好衣服,避免着凉。

对于解决实习生常有的无法在短期内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郭俊杰自有一套心得。他建议学生先从书本上的典型病例入手,同这种疾病典型的患者进行交流,追问病史、了解详情并和书本进行比对。“这样实践过几次,他们的信心会越来越强大,也就能快速适应临床的工作节奏。”临床的知识繁杂零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书本知识实践运用到病人身上,郭俊杰会在例行查房之后为学生“开课”,以接触到的病例为主线,从最基本的知识讲起,用一些有趣的信息把有关知识点串在一起,让知识变得更容易掌握和记忆。

其实,大多数时候郭俊杰对待学生都是“张弛有度、刚柔并济”。段硕是郭俊杰的得意门生之一,读研时期,由郭俊杰手把手教导内科手术。段硕第一次做冠状动脉造影时,管道和注射器内的空气未能完全排出,是郭老师及时发现才避免了事故。这件事对段硕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非常担心类似的事情在日后的手术中再次发生。郭俊杰用自己作为新手时的类似经历开导自己的学生。“我告诉他,这种事情谁都有可能发生,所以一定要谦虚谨慎,踏踏实实,不可冒进。”郭俊杰说。段硕对这段往事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我当时很担心老师觉得我粗心大意,会不愿意继续带我,不过老师跟我强调了事情的严重性之后,反而更加仔细地教我。他还告诉我,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只是要吃一堑长一智。”段硕解开心结后,学习更加勤奋努力,现工作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各方面发展都颇为顺利。

平素相处时的温和也好,针对学术要求的严格也罢,都可归于郭俊杰为了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良苦用心。郭俊杰长期担当医学生实习和见习带教,面对刚刚走出校园、踏入临床的实习生,和他们有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他认为老师的架子、严厉的批评和繁重的任务于事无补,他选择慢慢引导自己的学生,并且和学生们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感情关系。

“尽管他们是实习生,但在患者眼里,他们都是医生。”郭俊杰说,“如何让他们快速适应角色的转换,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患者面前,郭俊杰从不称呼实习生的名字,而是称之为“某某医生”。虽然只是一个称呼的改变,但在学生们的潜意识当中,医生的责任感已然悄悄树立。

榜样力量,“身教”胜“言传”

“作为一名老师,要用言传身教去影响自己的学生,要给学生们榜样的力量。”这是郭俊杰始终坚持的教育理念。

因为要“言传身教”,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郭俊杰平时要兼顾手术门诊工作、临床学生的带教工作和学术研究,医教研齐头发展的背后,是他从不懈怠的努力。清晨为了能早到一会,在奔往学校的路上,匆匆扒两口凉掉的饭菜;晚上为了手术忙碌到深夜甚至凌晨,都是郭俊杰习以为常的事情。尽管非常忙碌,郭俊杰仍然坚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郭俊杰不断总结经验,与学生们对教学效果进行交流,并牵头组织科室带教老师开展各类教学方法的探讨。郭俊杰已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近五年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6篇,参与培养硕士研究生五名。“一个老师必须不断学习,学富五车才能给学生一车,才高八斗才能给学生一斗。”他说。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郭俊杰“逆行”武汉,抗击病毒,更是展现了一个师者和医者的使命担当,切切实实地践行了他所坚持的 “言传身教”的师者风范。

大年三十晚上,郭俊杰在手机上敲下“我报名”三个字,请缨出战。元宵佳节,他星夜离家,奔赴武汉。

“作为一名医生,要有妙术,也要有仁心。医学不仅是一门冷冰冰的科学,而是一门温暖的人学。”在武汉,郭俊杰用行动阐释了自己的话。他申请第一批进入隔离区工作,主动承担危重患者的救治。当时情况紧急,救治过程中需要医生与患者的密切接触,以致于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感染。“一切以病人为重。”危险面前,郭俊杰表现得镇静而又坚定。在鄂期间,郭俊杰所在团队共救治危重患者97名。除了尽心的治疗,郭俊杰对患者心理状态也非常关注。有一位91岁高龄的患者,入院时正处于重度昏迷,完全无法进行交流,很多人认为老人可能救不过来了,但郭俊杰没有放弃。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老人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个年纪的老人,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格外的脆弱,所以郭俊杰在老人身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每次推着老人去做检查时,他都会把自己的棉衣披在老人身上,捂得严严实实。他还经常陪老人聊天,拿着手机帮助老人和家人远程视频,后来天气越来越暖和,他还推着老人在楼下晒太阳、散步。冬天过去了,老人也终于康复了。

郭俊杰认为“战场就是育人最好的讲台”。重症病房繁重复杂的工作将郭俊杰的休息时间压了又压,但他从来没有忘记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没有忘记战场后方时时刻刻关注疫情的学生们。在武汉的所见所思、通过实战得出的宝贵经验,他都通过线上课堂分享给了自己的学生们。

“大学生都有非常好的判断力,他们会去看老师怎么做的。老师义无反顾地去了前线,把所见所闻所感传递给他们,相信对他们也是一种洗礼。”郭俊杰说。

而事实的确如此。

“我得知郭老师前往武汉支援后,对他真是又担心又钦佩。”临床医学(5+3)2016级05班学生丁琳说,“我当时想,如果自己以后成为了一名医生,遇到这种情况会不会去?答案是肯定会去。因为这就是作为一名医学生和医生的责任,我一定不会退缩的。”尽管没有办法向老师一样奔赴前线,丁琳还是加入了网络上的志愿者团队,为抗击疫情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姬俊杰说:“作为医者,我们也要向老师一样有所担当,该站出来的时候就要挺身而出。”

“平时告诉学生,医者要奉献要担当,假如关键时刻老师不奉献不担当,凭什么要学生去奉献去担当?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才能引导自己的学生去理解医者仁心、去理解医学的神圣。”郭俊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