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写浩荡 河海启新坛———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正式开工建设
本报讯 长歌写浩荡,河海启新坛。6月28日上午,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开工启动仪
式在美丽的金坛区长荡湖畔举行。数百名代
表、嘉宾四方云集,共襄盛典,共同见证河海
大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时刻。
出席启动仪式的领导有江苏省副省长马
欣、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徐光辉、江苏省教育
厅厅长葛道凯等省政府和部门领导,常州市
委书记齐家滨、市长陈金虎等市领导和市政
府部门干部代表,金坛区委书记狄志强、区长
沈东等区领导和区各界人士代表,河海大学
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徐辉等校领导和学校
干部师生代表。
参加仪式的特邀嘉宾有致公党中央原副
主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严以
新,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河海大学原党
委书记、原校长姜弘道,中国工程院院士、长
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云,江苏
沿海开发集团公司董事长邓东升,永安行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继胜等河海校友代
表和老领导代表。
副省长马欣宣布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开
工启动后,参与启动仪式的领导共同为河海
大学常州新校区奠基培土。
仪式上,河海大学校长徐辉宣读了教育部
《关于河海大学建设常州新校区有关事项的批
复》,常州市金坛区委书记狄志强致欢迎辞,河
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和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金虎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启动仪式由常州市金坛区委副书记、区长沈东主持。
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在讲话中说,高校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肩负着兴学强国的时代责任。作为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开创者,河海大学始终肩负治水兴邦的使命担当,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撑,依托水利、环境、土木、经管等学科特色优势,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在水利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治理、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作出了积极贡献。建设常州新校区,是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长江教育创新带建设,主动融入“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关键举措,也是学校着眼未来跨越式发展,获取新动能、实现新突破的长远布局。全校上下已形成高度共识,将常州新校区建设作为学校整体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紧密对接常州“五大明星城”建设,充分发挥金坛人文、区位、产业、生态优势,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聚焦发展内涵、瞄准科技前沿、汇聚高层次人才、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保障学校在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河海大学有能力、有信心将在常州的办学进一步做大、做强,常州新校区的建设必将为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江苏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金虎在讲话中说,站在纵深推进“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起点上,常州确定了推进“五大明星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科教创新明星城”是目标之一。作为科教创新的重要资源和载体,河海大学在常办学30多年,与常州血脉相连、水乳交融、互相滋养,已经成为党委政府的重要智库、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次新校区的启动建设,必将有力提升金坛区乃至常州市的城市品位、人文素质和产业能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必将进一步促进校地联姻、相互支撑、融合共生、协同发展,开创互利共赢、携手发展的校地合作新局面。常州新校区承载了校地双方互惠共赢、合作发展的美好愿景。常州市委、市政府,金坛区委、区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为河海大学“双一流”建设提供最优质、最高效的服务,全力支持、全力推进常州新校区加快建设,为河海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创造最好的条件,让河海大学这棵大树植根常州沃土,开出芬芳的花朵、结出最美的果实。
常州市金坛区委书记狄志强在致辞中表示,金坛拥有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和“两山两水六分田”的自然禀赋,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特色明显,是苏南发展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地区。金坛正围绕“建设常州西部新城区、打造发展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团结拼搏、奋勇前行。河海大学大气魄落子金坛、大力度布局常州,是河海大学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举措;是常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优化高校资源布局,推进产教融合发展,促进金坛后发崛起,打造“科教创新明星城”的重大举措;是金坛进一步加快集聚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推进常金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奋进苏南发展第一方阵的历史机遇。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建设事关全局、影响深远。金坛区委、区政府将举全区之力,以最大决心、最强干劲、最实作风,为常州新校区建设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服务,确保新校区建成精品工程、百年工程。
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选址在江苏省金坛长荡湖旅游度假区范围内,位于沪武高速以南、长荡湖以北,总用地面积2248亩。常州新校区远景规划建筑面积136万㎡,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8万㎡、地下建筑面积18万㎡,容积率0.84。近期工程规划建筑面积约70万㎡,总投资50亿元,2023年秋季学期建成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