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永远是咱们的传家宝

有这样一则故事:陶行知的母亲生活朴素、勤俭持家,即使后来陶行知学有建树、成名成家,母亲依然亲自为全家人理发。母亲去世后,陶行知写下《吾母所遗剃刀》一诗,并在诗注中提到:“吾母治家,最为勤俭……这把剃头刀现在是成了我们最可纪念的传家宝了。”一把小小剃头刀,传递的是勤俭节约的好家风。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在物质生活逐渐丰盈的当下,“母亲的剃头刀”的故事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对于大学生来说,“勤俭节约”一词其实并不陌生,而引导大学生将“勤俭节约”从墙上的标语、嘴边的口号转变为根植于内心的价值理念,并落细落实于实际行动中,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勤俭节约蕴涵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始终将勤俭节约作为修身立德之本,置于道德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位置,勤俭节约不仅是个人的美德,更是齐家治国之要。“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回顾历史,当一个国家和民族崇尚节俭、戒奢倡廉之时,往往国泰民安,海晏河清;若丢失勤俭之本,耽于奢靡享乐,失去筚路蓝缕、开拓进取的精神,就会越发放纵和失控, 乃至被断送。勤俭节约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和优良传统,是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真挚行动。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当粮、干稻草作被……“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支撑着我们党带领人民翻越了一重又一重关卡,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以弱胜强的奇迹。

勤俭节约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的本质在于对自然的敬畏、 对劳动的尊重、对他人及社会的关怀。无论是一滴水、一度电,还是一张纸、一粒粮,无论是公共设施还是个人物品,都来自于有限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辛勤劳动,都应当珍惜爱护。新时代背景下,勤俭节约与生活品质提升是并行不悖的,勤俭节约绝不意味着“抠抠搜搜”“吝啬小气”,而是要精打细算、合理开支,把资源用在“刀刃上”,摒弃奢侈浪费、挥霍无度的不良习惯, 追求适度而平衡的生活。勤俭节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文明风尚,“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

勤俭节约传递健康的生活理念。在群体生活中,超前消费、从众消费等错误的消费观更易滋生和传播,近年来 “校园贷” 、网络消费引发的案件时有发生,给大学生们敲响了警钟。个人价值并不是通过物质消费来体现的,也无法从攀比和享乐中获取,而是要在奋斗、成长和奉献中得以实现。一味盲目跟风、贪慕虚荣只会让自己迷失在“消费主义陷阱”中无法自拔、积重难返直至酿成苦果。大学生在经济上尚未独立,应当感恩父母的付出、理解生活的不易,养成量入为出、丰俭适度的消费习惯和自律简约的生活方式,懂得有节有度、未雨绸缪,这样才能更顺利地走上自立自强的人生道路。

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随着岁月的磨砺越发柔韧而闪亮,散发着清新质朴的气息。我们要将历史基因注入时代脉搏,融入生活实践,让勤俭节约之风浸润校园,并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这美好的品质真正在大学校园里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