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我校学霸宿舍六“男神”集体考研成功

简短说明
2020年,我校电气与控制学院同一宿舍的6名男生集体考研成功。一时间,学霸宿舍六男神成为校园明星和学习榜样。该文主题突出,构思巧妙,感情真挚。此文同时在《新华日报》刊发。



2020年考研复试接近尾声,我校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同一寝室的6名男生全部被录取。一时间他们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所在的205宿舍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学霸宿舍"。

他们就是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2016级本科生郑刚、刘港、周徐虎、吴丙楠、陶昊、陈正泽,从大一进校就一起同吃同住同学习。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大学四年过去了,如今6人分别考取了山东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江南大学和南京工程学院。其中陶昊、陈正泽两人同时被江南大学录取。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学霸是学出来的。上课坐前排、晚上泡自修室,周末去图书馆,是他们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常态。辅导员王德志老师说,他们“具备了好学生的一切素质”,聪明、好问、有想法,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努力。“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这是宿舍6人对学习的一致态度。他们四年如一日地践行着这句话,这也为他们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经常组队完成课程作业,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最有条理的陈正泽查找学习资料;自律性最强的刘港督促每天学习进度;专注力最好的吴丙楠、钻研能力最强的周徐虎攻坚难题;基础最扎实的陶昊负责查缺补漏。他们取长补短,相互督促,共同探讨难点问题。除了学习路上的同行者,他们更是各项比赛中亲密无间的战友。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辩论赛……在一次次并肩作战中,他们不仅变得默契十足,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郑刚是大家公认的学霸,连年获得期末考试总分第一。“在考试前和郑刚一起复习,效率会提高百倍”,这是205宿舍同学的共识。每逢期末备考,大家都会争相复印郑刚的笔记做复习重点,他也总会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一个人整理的笔记,就是六个人笔记;一个人找到的复习材料,就是六个人的复习材料,他们从不“私吞”。后来,在他们的带动下,16级电气(2)班内部也形成了“资源同享、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风气。

向阳而生,温暖前行

学霸也不是书呆子。阳光帅气的陶昊喜欢打篮球,多才多艺,兴趣爱好广泛。他是班级团支书,活跃于校、院学生会等各类社团,还是学院里著名的“主持人”。聪明开朗的周徐虎喜欢听音乐,尤其喜欢纯音乐。自律稳重的刘港爱读书,尤擅乒乓球,一有空就会到体育场挥上几拍。而跑步是他们6人的共同爱好。晚自修后,静悄悄的校园操场上,常有他们结伴跑步的身影。他们追逐着,玩闹着,一起享受星光、享受音乐、享受奔跑。

说起四年的宿舍生活,六人嘴上毫不客气地吐槽着彼此:“杠精”周徐虎最爱“挑刺”、“学霸大佬”郑刚最好“欺负”、“开心果”吴丙楠最“呆萌”、“洁癖”刘港最“靠谱”……可每句话语都透露出浓浓的友情。四年里,每当有室友过生日,他们都会相约聚会,送小礼物以表祝福,礼物虽小却饱含心意。205宿舍舍长陈正泽动情地说:“四年的小美好让我们积累了深厚的感情,非常感谢大家的陪伴和鼓励。”

提到即将来临的毕业,6个阳光大男孩也禁不住有几分伤感,心中充满了对母校、对老师的不舍与感激。他们说,此时此刻最想说两个字就是“感谢”。感谢学校的悉心培养,帮我们造梦,教我们寻梦,给我们逐梦的本领、底气和胆识。感谢老师的无私奉献和谆谆教诲,与成功时的我们分享喜悦,给失败时的我们温暖的肩膀和再次出发的勇气。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谈及考研秘笈,学霸们一致认为目标明确最重要。刘港和郑刚两位同学是确定考研目标最早的。大一刚入校,他们俩就决定考研,而且立志要考上一流本科院校的研究生。从那时起,他们就开始为实现考研梦想而努力。进入大三年级的上学期,在他俩的带动和鼓舞下,舍友们也陆续加入进来。同寝室的6人共同定下了考研的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相约共同遵照执行。有了积极向上的寝室氛围,大家自然干劲十足。他们将自律融入学习和生活,经常一起上下课、在自修室看书、锻炼身体。

在备考过程中,考研的紧张与劳累不断冲刷着他们的身体和精神,也曾发生过想要放弃的小插曲,这时,舍友就成为了他们最坚强的后盾。那是临近填报志愿时,周徐虎却发现报考学校重新调整了复试专业课程,时间已经来不及再重新准备了,他瞬间崩溃了,也曾一度想要放弃。但在老师和其他几名室友的鼓励和帮助下,他又重新坚定了信念,咬牙继续坚持。

考研初试结果出来后,6人的成绩都很理想,马上又投入到复试准备工作中。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全国的研究生招考工作,研究生复试日期一推再推。在这段“难熬”的日子里,6个小伙子一直保持着线上交流,为彼此加油打气。最终,他们6人的努力都收获了满意的结果。正如他们所说,考研虽然辛苦,但却将他们的心凝聚到了一起,成为最强大的力量。

这是一群肯吃苦,兴趣爱好广泛,阳光帅气的小伙子。

这是一群懂感恩,珍惜同学情谊,坚韧不拔的年轻人。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如今,他们即将各自开启新的人生征程。未来的日子里,徐州工程学院将与他们一路同行,助力他们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绘就更加精彩的人生!

(文/李咏 吴琼琼图/刘连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