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爱的温暖

如果,只身一人,你可以走多远。
如果,去回想那些被爱的瞬间,你想到了什么?
出去玩到很晚,舍友不放心地询问题目解不出,老师耐心地讲解心情不好,打电话和父母大哭一场……亲情常在,润物无声像湖水般温和包容,如山石般粗粝坚定中,亲人的爱往往融在一声声唠叨里,一回回细小的琐事记忆,一次次轻手轻脚的接近时。
爸爸特别粗心,是会把墨镜水杯弄丢无数次、出门不带钥匙的那种人。
但是每次跟我出去吃饭,点完菜他都会说,“所有菜都别放香菜,一点都不要,不好吃也没关系。”
当然是因为我不喜欢吃香菜啦。
奶奶每天早起做饭,用壶接水时,会把壶抬高离水龙头尽可能近,家里隔音不好为了让我多睡几分钟,她一直用手抬着,一天我睡眼惺忪看到这一幕,我……由于疫情一直在家上网课,我平常就是坐在书桌前看电脑、写作业,也懒得起来。奶奶担心我饿着,时不时就端点吃的进来。妈妈怕我久坐伤身,经常拉我出来运动。虽然偶尔会觉得被打扰很麻烦,但是仔细想来,也许这就是在校上课所得不到的爱与关怀吧。
我早饭很喜欢吃吐司,有一次妈妈买了一款黄油的,按照以往一样烤了给我当早饭。我就随口说了一句,这个不加热软软的估计也很好吃。
第二天,盘子里放了两块吐司,一块烤的一块凉的。
同窗数载,幸得相伴一个人走或许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在离开家庭的港湾,踏上独自前行的道路时,老友的问候和祝福,老师的耐心教导,总让人从心底涌起暖意。
准备了一个星期的稿子,今天终于验收了。第一次采用线上答辩的方式,一直担心自己的网络、共享屏幕会出现问题。隔着屏幕和遥远的距离,也害怕无法把内容展现得最好……老师好像听到了我的心声,在每一个同学结束展示之后都会安慰大家说:“没关系,大家不要紧张,网络不好、共享出错都不会成为影响你们成绩的因素,把你们想说的展现出来就好。”
通过摄像头,看到老师在那边一直认真地听着还给每一位同学都记了评分笔记,时不时点点头,露出微笑,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尊重和鼓励。
开学第一次线上授课就遇到了各种各样麻烦,但各位老师真的是非常非常的负责认真,想尽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保证课堂的正常进展。有一位老师的麦克风一直有很大的杂音,后来他花高价买了专门直播用的麦克风。另一位老师上课进行Excel演示的时候,总是有延迟,同学们都看不到操作过程,后来老师都会再录一遍视频发到群里。还有一位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答疑,提供了课堂派、微信、课堂群等多个渠道,同时照顾了想问不敢问的学生。
下雨了,只是我没有带伞,加快脚步赶向寝室。这时从身后一个女生打着伞来到我身边,“你要回寝室吗?如果回寝室的话,咱们顺路,一块回去吧!”柔柔的声音在雨里更加清晰。
在路上,看着她为了陪我推着车,艰难地打着伞,我从她手里接过伞,撑在我们的头顶,感觉这雨天也不是那么令人厌烦了。
考试周临近了,有些不安与烦躁。在某一天,我忽然收到了一杯外卖奶茶,有点惊喜,也有些疑惑。此时才看到手机上的高中好友发来的消息———“快要考试了,吸一杯肥宅奶茶吧,不要太过焦虑了哟。”
由于生病在家,对姐妹们出去玩的邀请兴致恹恹,基本上都推辞了,也不怎么在群里发言。结果那天突然接到她们的电话,说在楼下叫我开门,原来是带着吃的组团来看我了。
温情善意,点滴入心楼上楼下的邻里,门卫室的大爷,这些明明每天都会见到的人,却总有种若即若离的陌生感,或许正是因此,那不经意表现的善意才会如此动人吧。
被关在家太久了,我总是会莫名的烦躁,一次妈妈在外面大声说话,刚想发作,就听见有人说“姨,最近患病的人也多,你就别出门啦,出门也记得戴着口罩,我们家还有很多口罩,下午给你捎过去一点,而且你腿脚也不灵便,你下次需要什么,你尽管跟我们说,我们给你买过来就行了,你就尽量老老实实待在家里休息吧!”
那是我们隔壁一个独居的奶奶,儿子儿媳都常年不在家。
我家和小区外开杂货店的阿姨比较熟悉,家里口罩不够用了,我就把电话留给阿姨,提前预订下一批进货的口罩。结果回家后,她就打来了电话,“刚刚我没想起来你是谁,你爸爸妈妈都需要在外面工作,用口罩的地方多。不像我,我在这看店,也不是很需要口罩。你下午再来我店里一趟,我这儿还有一包剩下的口罩,你们先将就用着。等店里进货了,我再给你们留。”有些不知所措,更多的是感动。
有人说,生活中令人崩溃的往往不是些大事,而是各方面细琐的小事情,它们一拥而上,带来猝不及防的落泪。而这些令人感动的瞬间,或许微小,或许只是在心中掀起一次涟漪,却也能给人以温暖和力量,继续振作精神,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