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下的追梦者

———走进东南大学天文协会








  伟大天文学家南仁东曾说:“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星空总是有着无穷的魅力,千百年不变地吸引着人类不断探知其中的奥秘。
  追忆往昔 天协之始
天文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与天文对应的天文学也并非空中楼阁。古往今来,天文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授时历》作为中国古代历法,精度与现代公历《格里高利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代生产劳动中起着敬授民时、指导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而它的修订就是以精确的天文观测数据为基础的。
  进入21世纪,天文研究在航天、测地、通讯导航等领域都有所运用,对人类生活同样有着重要影响。比如说以东大郭正兴教授为首的团队参与的FAST项目正探索寻找着地外生命,这对人类未来的生活影响甚大。天文与人类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生活都联系紧密,因此在学校中存在一个天文组织供同学们学习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可以引起同学们对天文的重视,激发同学们对天文研究的兴趣。
  当我们打开尘封已久的时间胶囊,追溯到数年以前———2009年,此时的人们如同往常一样,为生活奔波,仰望星空的时间少之又少,并且随着因特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人们逐渐沉溺于虚拟的屏幕,似乎忘记了头顶上的浩瀚宇宙。但是,2009年是“全球天文年”,壮美的天象轮番上演,日环食、日全食……如同一出天文连续剧,也正是在这一年,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里,几个东大的天文爱好者希望组建一个学生团体为广大天文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分享学习的平台,同时也希望能够有一个组织让人们放慢脚步,安宁心灵,仰望星空,踏过平庸,进入无垠,感受万籁无声的神秘而又绚丽的宇宙太空。在这样的愿望下,校园BBS上出现了一个召集天文爱好者的帖子,随后一群热爱天文的东大学子齐聚一室,于2009年11月成立了东南大学天文社。成立之初,条件简陋,天文观测设备缺乏,但正是这一群充满梦想的天文爱好者共同组建了我校第一个天文社团,并且为这个组织绘制了愿景,立下了使命。
  回归当下 走进天协
当时光列车驶入2020年,一切都变得不那么平凡!都说后世或记载“庚子鼠年,荆楚大疫”,当这一场疫情风波蔓延,世界仿佛变得黑暗……纵使世界仿若无光,但头顶星空始终明亮,而我们天协也依旧不忘初心。虽然几经更名,新老交替,但是我们初心依然,使命未变。成立以来,我们组织不断壮大发展,成员逐年增加,组织结构趋于完善,举办的活动越来越多,愈加新颖、更具特色,影响力也随之扩大。
  天文协会组织结构由两部分组成:
  协会内的所有天文爱好者和常设的内部组织。我们的成员来自全国各地,有高山地区的,也有平原地区的,分布在不同的学院,信息的、交通的、土木的、人文的……因为共同的天文爱好和相似的星空梦想汇集在一起。如今天文协会成员越来越多,同时内部组织结构也趋于完善,我们由社长和副社长负责统筹社团的日常工作,同时设有宣传部、策划部、技术部三个部门,分别负责社团的活动宣传、活动策划、学术与技术指导等工作。
  经过多年的积淀,我们逐渐形成了定期的传统活动和不定时推出的创新活动,既保持悠久的社团历史气息,同时又推陈出新,使我们的活动更具引力和活力。
  在天气情况良好的晚间,我们会组织成员在梅园足球场或体育馆东广场等地方进行日常观测。在即将到来的中秋之夜,我们协会还会举行赏月活动,给参与者发放月饼和天协自制明信片,并将邀请大家亲自使用望远镜近距离观测月球,同时向大家科普相关的天文知识。
  与此同时,我们还有“寻星之旅”“科普讲座”等特色活动。通过这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我们希望广泛联系东大校园内众多天文爱好者,让他们通过天协这个平台交流分享他们与天文相关的心之所感、目之所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向东大学子普及天文知识也是我们天协成立的初衷,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天协科普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渐趋合理完善。当前,天协科普的方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如QQ推送和微信推送等,不定期地发布天文知识推送,向同学们普及天文常识。
  此外,我们天协不单单是活跃在校内,还会不定期走出校园,参加各类天文活动,如“问天紫金”“天文嘉年华”“天文知识竞赛”等活动。这些天文活动增强了我们协会与其他高校天协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展现了我们东大社团文化和东大学子的水平和风采,赢得了包括举办方和其他参与者在内的广泛赞誉,扩大了东大社团和东大学子的影响力。同时,我们天协还会不定期地深入社会,贡献我们天协的一份力量。
  仰望星空 对话古今
在日常观测中,我们有时仿佛透过目镜看见了几百年前的画面:1609年5月,伽利略听说荷兰眼镜商人偶然间发现了一种能看见远景的“幻镜”,他就钻进实验室,画出一张又一张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磨制镜片,制作金属管等等,不知月光如何爬进房间,更不知第二天太阳何时越过地平线,多日以后,他终于成功了。他将自制的镜筒指向了星空,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就此诞生了。人类从此告别了几千年来天文学家靠肉眼观察宇宙的时代,打开了近代天文学的大门……当我们眨眨眼,告别了伽利略,重回现实时空,望远镜后目之所及的那一端,是浩瀚而绚丽、广袤而神秘的星辰大海,明月皎洁,群星闪耀,羡慕敬畏之情油然而生,顿时似乎与词人苏轼共情,愿“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面前,感觉我们如同沧海之一粟,甚为渺小,但转念一思,宇宙之浩大难道不更加值得我们去探索追寻吗?刹那间恍然大悟,热血澎湃,继续观测星空收集数据了……梅西耶(CharlesMessier,1730-1817年)是法国天文学家。他的成就在于给星云、星团和星系编上了号码,并制作了著名的“梅西耶星团星云列表”。为了纪念梅西耶,同时激发大家对天文的兴趣,南京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梅西耶马拉松。梅西耶马拉松是由南京高校天文联合会主导、南京十多所高校共同承办、众多天文爱好者共同参与的大型天文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是试图在一夜内寻找到尽可能多的梅西耶天体的活动。梅西耶马拉松虽然是一种观测活动,但丝毫不比正常的马拉松简单。每逢梅西耶马拉松比赛的夜晚,这一群热爱天文的孩子都会聚在一起,一同寻找散布在苍穹天空中的梅西耶天体。当看见寻觅已久的天体出现在我们视野中时,我们激动不已,无人不欢呼雀跃,仿佛看见了梅西耶在星罗棋布的天空下正佝偻着腰观测星空的背影,我们看见了他,他也被我们的欢声笑语感染了并转过身来望向我们,此时此刻的我们相视一笑,春光满面,心怀满足,都心照不宣地不说话,但我们都懂得彼此内心,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仰望星空!
  共牵羁绊 书写天协
近年来最值得一提的天协人便是前任会长陈箐泽。2017级物理学院的陈箐泽同学在步入东大前便对天文抱有浓厚的兴趣,参加了诸多天文竞赛并取得过优异的成绩。进入东大后,他带领东大天协参加了南京高校天文联合会举办的天文知识竞赛并荣获一等奖,大二时期担任会长一职,成功举办了诸多活动,在中秋之夜参与“中国探月”举办的月亮嘉年华,承办了南京高校天文联合会每年举办的天文嘉年华,多次带领社团成员前往盱眙进行观测,多次参加各类天文论坛……在大三,他担任南京高校天文联合会的会长,继续在他所热爱的天文上不断前行……同时他还带领我们天协深入社会,在他大一那年暑假,在天文协会内部招募了一批成员,前往青海省门源县的小学,为那里的孩子带去天文知识,还因此获得东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一等奖。在大二的暑假,他再次带领天协成员组成的“西海星光”团队前往青海门源,为更多的孩子带去有关星空的知识,点亮他们内心的星空。
  第一年的天文科普活动只是在门源县的一所学校开展的,那时没有经验,准备也不充分。而第二年的活动则有了进一步的扩大,他联系了门源县教育局,希望能够前往门源县更多的小学,为更多的同学带去星空的美丽。他向孩子们分享了有关星座的知识。虽说听课的都是八九岁的孩子,正是调皮的年纪,同学们却听得很认真,对屏幕上一颗颗熟悉而陌生的星星充满了好奇。在他的带领下,孩子们了解到了他们熟悉的“天蝎座”“金牛座”
  等星座,也认识了不熟悉的“夏季大三角”“冬季大钻石”等天文奇景。当日食出现在屏幕上时,孩子们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巴,眼睛一闪一闪的,像极了夜空的星星。
  谈起那次社会实践的初心时,陈菁泽这样说:“我试图去回想小时候是怎么喜欢上天文的,但是当时究竟是怎么样的,已经不得而知了。可能是百科全书上的星座的插图,可能是电视上关于冥王星的新闻,也可能是那天傍晚的日食,总之,有一颗我不知道的种子。我带着这个关于天文的梦想,有小小的望远镜做伴,从西北小城里的屋顶走到国际比赛的赛场……现在,轮到我们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将这小小的种子播种到比我们还要小的孩子们的心中。我们期待这些小小的关于科学的种子能够成长成为参天大树。”
  当前,正值2020年秋季新学期,我们重新收拾行李,整装再出发!我们定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更多天文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分享交流学习平台,向广大东大学子推出更优质的天文科普文章。在后疫情时代,我们也会努力发挥星星之火的作用,抚慰人们的内心,安宁感官,与他们一起踏过平庸,头枕大地,仰望星空,在万籁俱静的夜里与神秘而又绚丽的宇宙太空对话,领略这浩瀚星空的风采,聆听那百亿年的尘封往事……追逐星空的我们,依然走在星空照耀之下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