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王晓冬千里寻“枪”记
“3台Beurer测温枪,1台Micorlife测温枪,这是第7批。”3月5日早上7点,大雨,王晓冬驾车从江苏出发,携带购得的第7批测温枪,目的地是800公里外的淄博。11个小时后,终抵山东理工大学南门,为连日奔波的寻枪之路画上终点。
抗疫期间,鲁泰纺织服装学院辅导员王晓冬除了向学校捐献8桶医用酒精外,还分7批购得20台全球一线品牌的测温枪捐赠给学校,总计价值2.2万余元。“银行卡里的钱全部花完了。”但王晓冬露出心满意足的笑。
2020年春节,疫情在全国蔓延。王晓冬从校医院问询得知,测温枪已成为当前学校最急需的防疫物资。因校园内需管控人员多、防疫面较大,本应配备200台测温枪,但学校当时仅有12台,并且精度低,误差率高,仅适用于16℃至40℃的室内,天气寒冷的室外场所无法使用。
“必须支持学校防疫,留下来寻枪!”正在长三角地区的王晓冬当即放弃了于2月8日高速通行免费期结束前返校的计划。“这里的精密仪器制造业和医疗产业发达,又是中国医疗物资的集散点和主要交易平台所在地,相对于山东而言,这里更易获取货源信息。”
通过查询资料等方式,王晓冬了解到国内多数的测温枪生产企业很难达到学校抗疫所需的标准,且部分优质品牌产品已被纳入政府统一防疫采购体系,无法通过常规渠道采购。
“只能从国外订购。”有了明确的方向,王晓冬即刻采取行动。2月8日,他发动亲友,多方打听,争取到11台韩国秀比特品牌进口测温枪的订货资格。但购枪成功的激动很快被打散。这批测温枪在运输途中出现意外,未能成功运送到学校。
全军覆没,反而激起王晓冬的斗志。“那我就继续找,找到多少买多少,直到买不了为止。”带着湖南人的那股倔劲,王晓冬不断联系厂家,不断经历着付款、没货、退款的循环。终于,2月12日,在得知一批瑞士Micorlife蓝牙版的进货信息后,他成功获得1台购买额。这台来之不易的测温枪抵达学校后,立刻顶替了1台故障测温枪,担起鸿远楼的检查责任。
之后,王晓冬又陆续订购了3批测温枪:
2月14日,他委托朋友半夜冒着寒风在苏州工业园区守候5小时,抢购到了从广州海关发来的10台LAHMUS测温枪,及时投入到校门等防疫关键点。
2月15日,他从苏州一医疗单位进口配额中争取了7台测温枪的购买权。
2月17日,他从厦门订购了9台南非铁路系统防疫专用的测温枪。
然而,意外再次发生,这两批均未能到达学校。此时国外疫情开始蔓延,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对本国防疫物资出口实施严格管控,再通过国内进口贸易商获取测温枪变得极为艰难。
2月18日起,王晓冬转变思路,尝试从国外人肉带回测温枪(德国Beurer厂家官网售价为114.45欧元,且已售罄)。从德国辗转土耳其,再经上海、无锡、常州等地转运,5台Micor鄄life品牌测温枪最终被亲友以乘客行李的方式运回,交由校医护人员进行医院分诊使用。
虽然测温枪的采购过程一波三折,但王晓冬化曲折为平坦,为学校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送上了一场及时雨。
如今,成功结束寻枪任务回到学校的王晓冬主动承担了检修7台老旧测温枪的任务,现已经修复5台。
在看到武汉汉口医院和葛洲坝医院防护服紧缺的求助信息后,鲁泰纺织服装学院的部分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自发组织,发出募捐倡议,全院学生紧急动员,12个小时内捐款2万多元,通过王晓冬联系上海、江苏、河北三省市医疗防护服货源,抢购到欧盟进口和国产一级防护服共144套,立刻运送至相关医院,从接收到求助信息到第一批防护服从上海发出仅用时23小时。学生党员、第四届“感动校园”学生人物陈一凡捐出全部国家奖学金共8000元用于购买1160只医用外科口罩,定点捐助了武汉南大门医院、天佑医院。作为学院的团总支书记,王晓冬欣慰又自豪。
“学校给了我成长的机会,学校有难处时该出手时就要出手。虽然彼时远离校园千里,但可以让测温枪替我守护校园。”王晓冬的话语铿锵有力。作为“山东省筑梦大使”,他始终似黑暗中的一颗星,在山理工的星空中持续闪烁。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