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担当,抗疫有“方”!南中医交出硬核战“疫”答卷

中医担当,抗疫有“方”!

南中医交出硬核战“疫”答卷

大疫即大考。庚子早春,面对一场肆虐全国、影响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南京中医药大学将特色优势转化为抗击疫情的担当作为,“20后”国医大师到“00后”青年学子,全体师生医护员工全线参与、全情付出,以自信敬业、奋勇担当的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贡献了“中医药力量”“南中医智慧”,交出了一份令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满意的疫情防控答卷。

逆行前线,打赢战“疫”硬仗

学校充分发挥临床优势、学科优势和产业优势,广泛动员校本部和附属医院、附属药业师生医护员工迅速投入疫情防控一线。125日,农历大年初一,学校9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派出35名医护人员随江苏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星夜疾驰武汉;210日,史锁芳教授率领我校11所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43名医护人员组建的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奔赴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此后,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或赴湖北黄石对口支援,或加入国家卫健委重症专家救治组开展中西医联合巡诊、或增援武汉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学校各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驰援湖北近七百名医护人员,占江苏省援鄂医护人员的四分之一。白衣战士们毅然上阵、披甲奋战,从大年初一火速集结到阳春三月全员凯旋,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西医携手战“疫”救病患于危难。

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业务副院长、学校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医师史锁芳作为队长,带领由学校多家附属医院医护人员共同组建而成的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以“1+4+N”的“江苏方案”,为患者实施中医辨证论治、一人一方,用实实在在的疗效告诉患者“中医不是慢郎中”,医病医心、药术并举把“相信江苏中医”写到了患者心坎上。患者们身佩中药香囊,一日两剂中药香,早晚练习八段锦、太极六气功,辅以中医针灸推拿……经过亲身体验,一些原本对中医药抗疫作用存疑的患者逐渐“路转粉”,纷纷竖起大拇指:“中医中药,我服了!”团队接管的“苏六病区”创下“中医之舱”收治患者最多、疗程最短、病种最复杂,患者零死亡、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硬核成绩。

附属南京医院被称作南京的“火神山医院”,自119日收治首例确诊患者起,截至77日累计收治310人确诊患者并全部治愈出院,阶段性实现了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附属南京中医院承担了繁重的疫情防控任务,副院长徐辉同志为此付出了生命。学校各附属医院发热门诊不间断开诊,为守护各地民众生命健康贡献力量。

在支援海外抗疫、传递中国暖意的背景下,作为全国首家中医惠侨基地,学校依托“中医惠侨云平台”形成海外惠侨抗疫网络。依托瑞士、英国中医药中心开展在线问诊等服务。国际经方学院面向海外发布中英文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经方防治推荐方案》。附属医院车军勇主任中医师作为中国政府赴委内瑞拉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协助委方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附属医院微信公众号开通“同心抗疫”专栏,在线为海外同道、海外侨胞提供中医医疗支持。

后方汇智,贡献中医药科研力量

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学术科研优势,组建科研团队开展联合攻关,结合前线大量临床病例开展科学研究,为抗疫贡献中医药智慧,提供科学方案。

93岁高龄的学校原校长、首届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亲率团队积极承担江苏省新冠肺炎中医证候规律与辨治方案应急专项研究,对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选方用药思路作出研判和主张。相关成果除了为周老弟子、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仝小林牵头制订的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部分提供参考,也作为省卫健委《江苏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辨治方案(第三版)》正式发布,为省内和援鄂中医医疗团队诊疗提供权威指导。在此基础上,学校附属医院研制出“羌藿祛湿清瘟合剂”和“芪参固表颗粒”两种中药制剂,作为省内首批备案获批的中药制剂投产上架,为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和易感人群防治带来福音。

全国名中医、第一临床医学院汪受传教授带领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团队参与制订《江苏省儿童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专家建议(试行第一版)》中医部分,由省卫健委印发在全省推广,为儿童新冠肺炎防治提供指引。

学校著名中医温病学家杨进教授、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教授、省级医疗救治组中医专家薛博瑜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积极撰写学术论文,为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发挥更大作用献计献策。《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开辟专栏,积极组稿,通过网络首发一批高质量学术论文引领中医药抗疫学术研究,产生了较好学术影响。

服务社会,为护佑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疫情期间,作为国家“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勇担社会责任,发挥中医药学科专业优势,向社会提供优质健康服务。

2月3日,学校附属康缘药业收到来自武汉市武昌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委托信,求助代加工生产我校校友仝小林院士研发的新冠肺炎协定方。附属康缘药业不惜成本不计得失,24小时轮转排班,开足马力将所有生产线全部转向赶制协定方并免费赠送前线,为武汉疫情防控“武昌模式”的确立奠定了极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截至目前,已累计向湖北捐赠2500万元爱心款项和物资。

2月5日,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公开发布国医大师周仲瑛的中医防治建议,受到业内和民众的欢迎,一天内阅读量突破10万+。学校依托与南京市共同打造的“城市新名片”南京健康广场,根据国医大师配方精工细作具有芳香辟秽、化浊解毒功效的中药香囊,面向南京市民和医护人员、民警、社区工作者等抗疫一线群体免费赠送8万余枚。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交错的关键时期,将沁人心脾的中药香囊送到基层,助力南京市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青年大学生也主动“请战”。留校学生亲手制作香囊寄往武汉一线,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主动投身社区防疫工作,“最美逆行者守护计划”志愿者为前线战士守护后方“小家”,医学专业研究生志愿者组建“天眼青年突击队”协助边检民警为防境外输入贡献力量……

高山流水、琴瑟婉转,配着古色古香的背景和宁静悠长的琴韵,省教育厅委托学校制作的《新冠肺炎中医防护篇》《校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操篇》两门微课作为 “江苏高校疫情防控培训网”线上专题培训微课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点击率过十万,为高校疫情防控和师生个人防护提供“南中医方案”。

 “虎扑”“鹿抵”“熊晃”“猿摘”“鸟飞”……由全运会武术冠军、学校体育名师录制的“五禽戏”教学视频,以及学校自创的融合时尚健身与传统功法元素的“灵素抗疫操”,在疫情期间经校内外媒体传播推广,引导师生、民众居家锻炼,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促进身心健康,掀起了一阵学习功法抗疫的热潮。

周密部署,疫情防控内涵建设双线作战

疫情发生后,学校迅速反应、全面部署校园防控,第一时间出台防控应急预案、防控工作方案,向师生发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倡议,教职员工坚守各自岗位,全力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教学生活秩序,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内涵建设双胜利。

学校校园疫情防控做到了“十个第一时间”,第一时间成立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防控领导小组,出台一级响应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叫停校内公共场所聚集性活动和校外实习实践;第一时间全面摸排师生情况;第一时间实行校园封闭管理,严控人员进出;第一时间开设校园网疫情防控专栏,每日编制防控工作简报;第一时间多方筹措防疫物资,设立了防控专项经费;第一时间设置医学隔离观察点,严格落实重点人员隔离要求;第一时间严格公卫重点区域的消杀防护和终末消杀;第一时间向逆行湖北的600多名医护人员捐赠中药防疫香囊和颗粒等物资;第一时间开展“线上教学”,全体学生按原定教学安排于217日开展线上上课。学校还为全省高校顺利开学复课做出示范。校园疫情防控的成效,受到了吴政隆、张敬华、马欣、葛道凯等来校调研督察的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做好复课奠定了基础。

学校于2月17日正式开启“空中课堂”,实现在线教学全覆盖。学校还将最美逆行者“请入”云端思政课堂,为学生解读战“疫”这本特殊的教科书中所蕴含的医者仁心、中医智慧、中国精神。“云课堂”开辟教学新天地,熔铸教育教学新气象。

作为仙林大学城首批开学高校,学校详细制定返校工作方案,从学生进校到上课用餐,从洗手池安装到食堂餐椅摆放,均做了细致完备的规划,全力以赴确保疫情防控要求落实到全流程各环节,坚决打好开学返校疫情防控这一场“硬仗”。

3月27日下午,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北门广场数百米警戒线分出不同区域,一顶顶不同功能的帐篷依次排列,青年志愿者扮演的“返校学生”根据指引牌提示相互间隔1米、沿指定通道依次排队,按“一查二验三测”流程“通关”入校……这是南中医组织的一次开学报到及应急处置全流程实地演练,受到了来现场观摩的省教育厅王成斌副厅长的充分肯定。除湖北疫区和境外学生外,我校各类学生415日实现了100%返校复课。

随着全面返校复课的到来,学校迎来“后疫情时代”的全新考验党政主要领导从大年初二起坐镇指挥,在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秩序的同时,坚持学生学习不停、教师业务不停、学校发展不停,积极推进“双一流”周期验收、“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工作,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内涵建设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