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灰犀牛”接踵而我依然为改革发展鼓与呼——读《中国经济改革进程》有感






  “改革要靠大家的行、思和学。”——吴敬琏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来临之际,重温吴敬琏先生的《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8年9月版)更显得意味深长。虽说这是本经济学著作,但简练的语言、清晰的论说,带你步入中国共产党四十年来的经济改革画卷,没有高深晦涩的理论说教,只为将睿智惠及普罗大众,读之如饮甘饴,获益良多。
  吴老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的改革操作层面,由他来写中国经济改革史再合适不过了。全书共12章,以时间为序,从“文化大革命”结束一直讲到当下,全面而深刻地讲述了中国40年来波澜壮阔、艰难曲折的改革过程,涵盖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方面面,既有理论解读,也有现实和历史的梳理,清晰地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当下坐标的重要问题,也非常深刻地指出了我国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讲的意味深长,读之令人慨叹不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可是,改革的进程可谓是步履维艰,正所谓“从旧体制到新体制转变的道路不会像北京的长安街那样笔直”,而经济改革也是一波三折。从“莫干山”到“巴山轮”会议,从80年代末改革思路大辩论到世纪之交基本经济制度之争,无不饱含着志士仁人的济世情怀。从“市场社会主义”探索,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确立,每一步都凝聚着改革者的艰辛和勇气。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起航,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市场经济体制规划,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每一个历史坐标都展现着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新年以来,当我们对“黑天鹅”——苏莱曼尼事件——错愕不已的时候,新冠肺炎这只“灰犀牛”早已悄然临近。一夜之间,生产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封路封村、闭关自保,真相与谣言齐飞,赞美与嘲讽共舞,自媒体时代的每个人都在关注、反思着它的走向,述说着大时代里的喧哗与躁动。有的倡言重回计划经济,有的直言是计划经济救了中国,而面对舆论对医改的质疑,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说,“每一次灾害发生,计划经济就有回潮的苗头,这是一个很是值得警惕的倾向”。好在命运的天平始终眷佑着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下,我国疫情防控成效显著,这与“至暗时刻”的欧美国家形成了鲜明对照,世界正加速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调整与重构。面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的复杂变化,党中央明确提出“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经济改革的步伐更加铿锵坚实。
  吴老在自序中深情写到,“中国的经济改革历程清楚地表明,每当市场经济取向成为中国经济改革政策的主导思想、更多地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时,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就比较好,……。与之相反,每当中国经济政策受到统制经济思维的干扰时,根植于市场基础之上的非国有经济部门往往出现收缩,国有企业改革则陷入停顿,宏观经济风险和微观经济效益都出现恶化迹象”。细细品读,为政临民者可不慎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坚信,紧紧抓住改革这一“牛鼻子”,善于抢抓机遇,勇于攻坚克难,就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复兴梦、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