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专家千里结对助力“人民币女孩”精准脱贫
本报讯 “凌老师好!我现在就在自家稻田边上,旁边是你指导养的泥鳅……”
“好的,目前泥鳅有多大了?你把手机靠近一点让我看看。”
……
盛夏时节,一场微信聊天正在进行。
网络的一头是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的副教授凌裕平,另一头是贵州省从江县庆云镇的我国第四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的侗族女孩原型、今年59岁的石奶引。
是什么把相距1800多公里的他们联系在一起的?
事情还要从3年前说起。2017年5月,作为果树种植专家,凌裕平受庆云镇邀请,赴当地考察万亩油茶园。了解到当地的经济状况,他颇为揪心,庆云镇2873户人家,有605户还没脱贫。当年暑假,在凌裕平的推动下,扬州大学园艺和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硕士生实践团来到庆云镇佰你村开展专项扶贫,他也第一次见到了石奶引。
作为“人民币女孩”,石奶引一家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名人效应”而变得宽裕,家庭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繁重的农活让她满脸皱纹,满手老茧,与当年那个鼻子挺翘、眼睛圆圆、长发乌黑的“人民币女孩”判若两人。
经过调研,学校与庆云镇“千里联姻”,成立扬州大学科技服务专家远程技术服务指导联络站,同时确定帮扶对象。
凌裕平与石奶引“千里结对”的故事也由此开始。“石奶引家有6块水稻田,除了种水稻,还可以养些市价较高的黄鳝、泥鳅。稻谷收了后,还可以种蔬菜。家后还有一些荒山,上面还可以种植一些经济林,这样又可以增加一些收入了。”凌裕平主动请缨,与石奶引家庭结对,并结合实际,给出增产增收的对策建议。
2018年春节前夕,凌裕平帮助联系扬州爱心企业家,给石奶引送来了3万尾泥鳅种苗。在泥鳅养殖田,他向石奶引细致讲解养殖方案,指导泥鳅鱼窝挖建以及防范泥鳅外逃等田间管理技术。在先前种下的香水柠檬示范田,他和石奶引一起检查果树长势,教导她如何剪枝。石奶引不太听得懂普通话,他就手把手地教,直到弄懂教会为止。
2019年,凌裕平再次赶到庆云镇,给石奶引家送去技术和指导。今年初,新冠疫情突然来袭,打乱了凌裕平的援助计划,他把技术指导搬到网上,在“云端”通过微信联系石奶引,帮助她家安排田间生产,解决生活问题。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当地政府的统一安排下,石奶引一家目前已搬至新的定居点,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养泥鳅预计每年能赚5000元,香水柠檬每年能赚15000元,实现脱贫已是指日可待。
听到消息,凌裕平满心欢喜:“等疫情散去,一定要去她家看看,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再做些事情。” (吴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