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大故事
士者担当,家国情怀
——临沂大学“张氏三杰”科技抗疫记

当新冠病毒肆虐武汉的时候,临沂大学张兴林、张淳、张远明三位年轻教授带着各自团队,迅速研发出快速检测新冠病毒试剂盒、便携式免洗专杀冠状病毒消毒液和智能防疫喷雾消毒机器人三种抗疫利器,为山东省抗疫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展现了沂蒙革命老区大学的“战疫”风采,被称为科技抗疫中的“张氏三杰”。他们年轻、阳光、帅气,都有着报效国家的情怀和担当。
张兴林:
国家有难,我们必须挺身而出
2020 年 1 月 23 日,农历腊月 29,家家户户欢天喜地,都在忙碌着迎接次日的农历新年。张兴林教授带领科研团队与合作企业中拓生物有限公司成立攻坚小组,兵分两路自驾赶往江苏和北京的两家生物医药公司,定制生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引物和反转录酶等必须试剂原料。年关放假,几乎所有的公司停产,即使生产出来,由于物流停滞也只能大年初七送货。张兴林他们在不确定哪家公司能够复产并提供“引物”的情况下,已经驾车在路上了。他们一边赶路,一边多方联系,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韧感动了生产原料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答应立即组织值守工人生产,大年初一提货。
张兴林说,生产新冠肺炎试剂盒需要十多种生化原料,当时实验室只有三四种。攻关团队的所有人员使尽浑身解数,南下北上,东拼西杀,最终将全部所需材料搞定。为使实验数据更可靠,结果更稳定,他们就到处借不同型号的仪器,在不同条件下测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各项实验指标经过反复验证都很稳定,标志着试剂盒研发的初步成功。接下来就是赶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济南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监督检验中心注册检验。去济南之前,张兴林团队早已做好了各种预案,带着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和仪器,以及文字申报材料,在当地继续优化参数,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终于使各项指标在高于国家基本要求的情况下,顺利通过了注册检验。这也是山东省科教系统的首个科技抗疫成果。
“国家有难,我们必须挺身而出!”张兴林教授的话掷地有声。张教授主要从事微生物与流行病学研究,在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并在英国牛津大学任职博士后和Rubicon 研究员,回国后入选了国家重点人才项目和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接受了系统的专业教育,掌握传染病领域国际前沿技术和理念,有着对流行病的敏锐直觉。从一开始听说武汉新冠疫情爆发,到获得国家发布的2019-nCoV 基因组序,他认为一旦疫情借助春运在全国爆发,对国家是灾难,对全国各个地方城市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他知道对于传染病,首先是检测,然后才是治疗,所以决定做检测试剂盒。张兴林教授认为,新冠肺炎试剂盒技术原理不是难题,关键在于速度。在与病毒的赛跑中,张教授带领团队全速前进,跑在了全省科技队伍的前列。同时,张兴林教授联合中拓生物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间通过慈善总会向社会捐赠了价值 500 万元抗疫物资,为政府建言献策,在多个方面为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淳:
关键时候,我们不能计较得失
2 月 28 日,山东仁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瑞生物)将 1000瓶季铵盐复合消毒剂捐赠临沂大学,助力学校打赢疫情防控“战役”。仁瑞生物是我校药学院理事单位,由药学院张淳教授兼职创办,公司已被纳入全国性疫情防控重点企业。
春节过后,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病毒消杀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张淳教授团队响应地方政府号召,2月3日承担市新冠病毒疫情防治科技创新计划,2 月 13 日获得消毒产品生产许可证,2 月 17 日首批季铵盐复合消毒剂上市。张淳带领团队与时间赛跑,仅用半月时间走完了从科研立项到产业化生产的全过程。张淳说,公司为生产消毒剂投入 200 多万元。虽然产量不低,但还是处于亏损阶段,还没有收回成本。关键时候,我们不能计较个人得失。
张淳教授是临沂大学中医药传承与应用研究院院长,依托山东仁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 10 余人临沂大学-山东仁瑞“教授+工程师”创新创业共同体,主要致力于药物研发及转化应用。张淳教授科研之路既走高端又接地气,他申请过国际 PCT 专利 5项,美国授权3项、欧盟授权1项,中国授权 5 项,先后被评为重庆市“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本次开发的新型消毒剂,基于核酸酶降解核酸,可高效灭活病毒,已申请发明专利 3 项,属国内首创,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项目,系列消毒产品目前已获美国 FDA批准上市。
张远明:
参与抗疫,我们找到了切入点
临沂大学工业设计与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张远明教授发现疫情发生以来,在学校、医院、车站、广场、商场、社区等场所消杀,都是人工背着喷雾器进行,效率低且不安全。于是,他们就着手研发一类机器人,专门用于这些场所消毒。
今年 2 月份,也是疫情防控形势比较严峻的时候,张远明教授带领团队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主持研发ZK-R180A 基本款智能机器人。为了提高该款机器人自主消毒能力,紧接着又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一款更智能、更实用的 ZK-R280A 升级款就研发出来了,成为一款抗疫利器。
为了让这两款机器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抗疫利器,张远明博士进行了上百次测试。从公园到工地,从平坦的大路到崎岖的石头路,一次次的测试,一次次的改进,最终,这款抗疫利器惊艳问世,目前已实现了小批量生产。升级款机器人能够自主避障,就连爬台阶也不是难事;智能化方面,它还能够拥有雾化更均匀、射程更远、多机器人协同作战等功能。
张远明教授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先后供职于机械工业部北京机床研究所、英国拉夫堡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研究所等单位,形成了强大的学科背景和科技创新能力。他带领工业设计与智能制造研究院以三维数字化多材料多维度复合型增材制造技术为主攻方向,系统研究微喷射柔性电路打印与复杂结构增材制造的工艺融合和系统创新,突破设备、材料、维度等方面技术瓶颈,实现嵌入式多材料功能部件的一体化智能制造。他所创办的山东中科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荣获了临沂市首届“创业沂蒙、共享未来”高层人才创业大赛一等奖。
如今疫情防控早已常态化,曾经奋战在抗疫隐形战线上的——“张氏三杰”的生活工作也恢复了常态,依旧带着自己的团队扎进实验室,继续在科研服务社会的道路上拼搏。曾经的波澜壮阔归于平静,人们重拾人间烟火,感受平淡无奇的幸福。曾经的英雄们虽淹没于凡尘,但依旧给予我们的积极向上的力量,永远激励我们拥抱明天,追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