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左手教鞭,右手法哨

近日,体育部教师贾文收到一个喜讯,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今年6月份国际乒联组织的国际级裁判考试,成为我校第一个奥运项目的国际级裁判。从2011年成为国家级裁判,到如今拿到国际级裁判证书,一路走来,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作为支撑,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










  普通乒乓球裁判分为三级、二级、一级,一级满足一定年限后晋升国家级。国家级裁判满四年才能参加国际级考试,国际级裁判的考试是国际乒联组织,在裁判等级上最高级别的考试。“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国际乒联第一次尝试采用了线上考核的形式,网络问题以及国际乒协与考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问题更是为这次考核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考核也从4月一直推到6月才圆满结束。”贾文坦言。
  中国乒协在每两年一次的选拔中给各个省份安排指标,经过江苏省裁委会的讨论、裁判自荐,最终决定将参加国际裁判考试的指标分予贾文,由她代表江苏区、中国乒协参加考试。最终,贾文不负众望获得并列第一的优异成绩,成功进入国际裁判行列。

  “对我来说,获得国际比赛参与资格是幸运的,这是压力也是动力,比赛前相关机构和领导组织给予大力支持,无论是赛前培训、经济支援还是赛后奖励,足以体现江苏省对体育项目的重视和关注。”


  痴迷乒乓,从选手转型裁判

      乒乓球在中国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从新中国建立之初的“乒乓外交”,到如今在各大国际比赛中屡次夺冠,“国球”的美誉绝非浪得虚名。刘国梁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乒乓球人口将近有1亿,大概由专业选手2000人+业余体校30000人+民间乒乓球爱好者8300万人构成。

  贾文正是其中一份子,从拿起乒乓球拍的第一天,就注定了她和这小球的不解之缘。运动员出身的她在工作之后逐渐把重心转到了裁判员和教练员的方向。
  手里的球拍换成法哨,从最初的爱好乒乓球运动,到如今的国际级裁判,贾文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支撑她在乒乓球这个领域发光发热的源动力。乒乓球裁判相对其他球类运动裁判,对体能要求不高,重点在于熟练掌握规则和众多比赛的裁判经验和临场指挥。而国际级裁判的要求相对严格,对裁判自身的素质要求高,计算机水平和语言沟通能力是硬性指标,国家要求参与国际级裁判比赛的35岁以下的国家级裁判,计算机水平和语言沟通能力需要达到国家认可水准。“我校有很多学生在老师的培养和训练下具有乒乓球裁判水平,他们大都是乒乓球爱好者,不少已经取得二级裁判证书。我希望能有更多热爱体育运动的年轻人加入裁判队伍,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为祖国的裁判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贾文说道。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判定失误和犯规已经不再单纯依靠裁判的主观判断,依靠鹰眼等现代技术,全方位观测运动员的发球动作、擦边球等容易犯规和不标准的行为,前方摄像后台技术分析,减少裁判个人主观造成的失误,防止重大原则性失误,这也是为运动员争取最大公平的方式。“作为裁判,无论是参加何种等级的比赛,最重要的是公平公正,这也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的原则。”

  自2012年开始,贾文已经参与执裁了第18届亚洲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青少年乒乓球公开赛暨国际乒联青少年巡回赛、2017江苏省少儿乒乓球总决赛、2018江苏省少儿乒乓球总决赛、第十三届全国学校校长杯乒乓赛、江苏省第19届运动会青少年部乒乓球赛、江苏省第19届运动会高校部乒乓球赛以及2019全国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等各项赛事。


  执教三十载,指导学生“动”起来

      自1990年进入无锡轻工学院至今,贾文执教已逾30年。她从进校起便担任学校运动队乒乓球队的教练员工作一直到现在。

  2019年2月份学校计划进行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招收,贾文勇挑重担,在短短一个月内,去其他高校开展走访调研、确定招生简章、组织考试,并在3月份高质量完成了招生工作。于是,江南大学乒乓球队迎来了第一届的高水平运动队,她作为首任主教练,带领运动员们于12月首次参加江苏省比赛,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运动员除了进行专业课学习且成绩达标,还需要每天抽出两小时业余时间进行训练。体教结合是未来体育运动员培养的道路,也是对以往单一运动员培养方案的创新和突破,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对运动员素质的要求。如果有新同学想要进入我校运动队伍,首先要取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参加我校选拔考试和比赛成为运动队伍一员。我校为专业运动员配置高水平训练室,给予运动员训练大力支持。”贾文等体育教师对运动员们提出要求:奋斗、坚韧、自信、努力、突破、团结。这是体育人在实践和汗水中凝练出的运动精神,也是我校教师对运动员自身素质训练的目标。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当代青年饱受身体素质变差、心理承受能力减弱、沟通交流减少等问题困扰。学校每年的大学生体质测试都显示,大学生体能标准大不如前。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体质问题,在体育课程设置、学分标准、定时打卡等项目上加大力度,丰富大学生课堂体育活动和课余运动时间。“作为一个体育老师,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孩子走到室外,动起来!中国人打乒乓球有的从5岁开始,有的直至高龄还在坚持锻炼,因为乒乓球对体能要求对抗性小,作为一项生活运动、一项健身活动是非常有益的。”贾文认为光靠行政手段,起到的效果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走出来”的观念,从根源入手。这是一项细水长流的工作,需要体育教师长久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以及学生们自觉的追求。“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和教职工群体,沉下心来开展体育宣传工作,努力是水滴石穿、一针一线,一口气吃不成胖子,由教师一带二、二带四,一步步实现大学生运动普及工作,让运动成为学生日常。”
  体育运动可以使大学生在繁忙的学业任务和学生工作中所积累的疲劳、压抑等得到舒缓和释放,从长远来看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还可减少大学生因社交和学业等原因造成的抑郁等心理疾病,百益无一害。
  贾文经常在课堂上告诫学生要将自己擅长和爱好的运动坚持下去,成为日常的一部分,多次强调“我对自己上体育课的要求不在于训练学生达到多么高水平的技术,也不在于培养冠军,这不是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责。最重要的是在学生们花样年华的年纪让他们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用乒乓球或自己感兴趣的运动学会终身锻炼,这是大学体育课最高层次的成功”。
  “运动不止于锻炼,还在于综合素质的发展,运动是一项集体性活动,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需要有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强大的心理素质,竞技运动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锻炼和磨砺。”贾文欣慰地表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同学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也因运动而广交好友,拓宽了社交圈,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文:吴笛 图: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