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假努力谨防伪勤奋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上到耄耋老人,下到总角之童,全民学习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下,一些问题也逐渐被暴露出来。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我们身边总会存在一些这样的同学,他们上课永远坐在前排,笔记记得工整认真,下课后第一时间就去找老师拷课件,作业也按时完成,但最终的考试成绩却总是不尽如人意。他们收藏了网上推荐的众多书单,对照书单全部买下却从未读过,他们早出晚归去图书馆,甚至风雨无阻,但是,手机藏在书本下,屏幕从未熄灭过。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那为什么明明努力了,成绩却依旧平平无奇呢?
  有人认为,他们学习的时间比常人长,刷的题比常人多,熬的夜比常人久,最终成绩却比常人差,完全是因为自己脑子笨,或者运气不好。也有人认为,这一部分人可能在“假学习”“假努力”。他们在课堂上记的笔记下课未曾翻看过,找老师拷的课件永远封存在U盘中,买了的书还没有拆封……有时候他们所谓的“努力”,不过是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享受被人称赞的感觉,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把所学知识领会在心。
  笔者认为,或许每个人对努力的理解不同,但其最基础的定义就是尽力去做一件事,善始善终。何为尽力去做一件事呢?大概就是废寝忘食这种状态吧。真正努力的人,不会急于言表今天的所做所得,不会去向别人证明他有多努力,更不会因为别人的一点赞扬就沾沾自喜。他们将努力看作自己日常生活的常态,对他们而言,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他们在乎的是入脑入心的知识有哪些,而不会自欺欺人,仅流于形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笔者看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人存在惰性心理,只会带着刻板化的思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复地做着单一的工作。第二,错误的方法也是造成“假努力”的原因之一,在学习中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事倍功半。第三,有一部分同学用学习时长来安慰自己,用消耗在学习上的时间来感动自己,对学习的知识并没有用心用脑思考,时间再长也不会达到理想的学习成果。而且,一味地埋头苦读,花费大量时间,不仅会让自己身心俱疲,更会打消学习积极性。第四,部分“假努力”的人往往存在学习动机出现偏差的现象,他们努力学习并不是为了取得好成绩,使自己成长、成人、成才,而是去盲目地模仿网络上的一些学习博主,觉得自己模仿他们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那么究竟如何解决这种状况呢?首先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克服惰性心理,在完成老师布置任务的同时,有所延伸,有所拓展,真正实现高效学习。其次,我们要积极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规划时间,在老师、同学提供的学习方法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三,拒绝超负荷学习,学会劳逸结合。一旦开始学习,就要远离手机等电子产品,做到排除干扰,绝对专注和认真。最后,我们要对学习有明确的认识,大到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去学习,小到了解自己解答这道题的意义所在。
  付出和努力不一定成正比,但是,生活的馈赠早已经明码标价。笔者希望同学们在日后的学习中杜绝“假努力”,谨防“伪勤奋”,不要用努力的表象去粉饰自己想偷懒的心。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寻找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踏踏实实地去完成,实现真正高效的学习。相信只有坚持下去,未来才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学通社 方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