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精神 永远的丰碑
———追记老红军、原南京邮电学院首任党委书记兼院长秦华礼

2020年3月14日5:06,老红军、原南京邮电学院首任党委书记兼院长秦华礼永远离开了我们。“百岁华诞百年礼赞”,犹记得老书记百年寿诞时亲自拟定的八个字,嵌入“华”“礼”二字,表达的却是对党和国家的盛赞。如今,这个心里只有党,在任何场合都勉励大家“坚定跟党走”的老人终究还是去了,他的生命定格在了108岁2个月11天,但他的精神为所有南邮人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永远敬仰。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我们带着年轻的学生记者采访了秦老。秦老在长征中三过草地,参加了空山坝战役、万源保卫战、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中坝和千佛山等重要战役,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迅速成长。印象尤深的是,在1935年的千佛山战役中,一块弹片击中了他的大腿,当时部队要急行军北上,动员重伤员留下,但他却坚持“一定要想办法跟着部队走,跟着党走,无论走到哪里,就是死了也光荣。”天佑英雄,一个多月后,他的伤口奇迹般地愈合了。70多年后听到这段九死一生的经历,我们紧张地捏了一把汗,秦老却不时爽朗地笑出声。那次的采访持续了几个小时,秦老回忆了战争年代的往事,讲述了对党的忠诚,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音容宛在,而斯人已逝。当时参与采访的学生记者现在也已而立之年,那次采访深深烙印心中,成为90后学子和90后老人的一场永远铭记的邂逅。
秦老亲历了长征,并在百岁高龄时回到家乡重走“长征”路,长征精神早已融入他的血液,成为他毕生的坚守。1935年9月,组织上派他到通信学校学习。80多年后,在央视《开学第一课》的讲台上,秦老深情回忆了那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学习用品和教材,所以我叫它‘三无学校’。”秦老回忆,“移动通信学校”绝大部分时间在野外学习。对他们来说最困难的是英语单词的学习。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两人一组,在背上挂个牌子,把单词写在牌子上,两人一前一后,后面的人喊英文,前面的人就喊对应的中文。他们从阿拉伯数字学起,然后是学电工、欧姆定律,从基础的到复杂的一步步学。毕业时,他的发报成绩是一分钟可以发到 140个电码。由于前方急需报务员,他们这一批学员经过八个月的速成,提前毕业,奔赴战场。秦华礼担任了红四军军部电台副台长。
抗日战争时期,秦华礼任129师电台台长,跟随刘伯承师长转战太行山区。解放战争时期,秦华礼先后参加过保卫延安、上党战役、吕梁战役等著名战役,多次立功并受到陈赓司令员的通令嘉奖。上世纪50年代初期,秦华礼转入地方工作。在云南,他率领新组建的通信建设队伍,在荒无人烟的茫茫西南边陲原始森林中,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架设开通了我国西南边疆昆明—缅甸的第一条国防通信线路。之后,他奉调高校,数十年勤勉于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
秦老对党的热爱绝非空洞的口号,他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坚持读书读报,每日收看《新闻联播》。他的书桌上放着《治国理政》《之江新语》《红军长征史》等书籍。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他也是非看不可的。在重要的党史纪念日,秦老还会撰写长文,阐述他的人生信仰,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盼。
因为他和南邮人的坚守和创业,学校创办了全国高校第一个通信线路本科专业,设立了一批邮电通信发展急需的专业,并提供了许多关键技术。1959年,学校无线系师生研制成功江苏省第一台黑白电视发射设备并投入使用。此后,又研发出我国第一台黑白可视电话,研制并生产了一批单路载波机送部队战备急用。1978年,学校8项科研成果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奖励。学校相关校史资料上有着这样的评价:“从初创时期的学院到今天综合性的大学,秦华礼作出了‘奠基性、开拓性’的贡献。”
1983年,秦华礼在三次递交离休报告后光荣离休。1985年荣获邮电部颁发的为邮电教育事业辛勤工作30年证章。多年后,师生们回忆起当年的秦书记,印象里始终是那个穿着草鞋的老人,平易近人,健步走在南邮校园里,只身前往新生宿舍和新教师宿舍,和学生老师们促膝谈心。离休后,秦老依然活跃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思想教育阵地,为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呕心沥血,曾两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教授为秦华礼老书记塑像,放置在南京邮电大学校史陈列馆。每年新生入学教育,每次客人来访参观,首先听到的便是秦老的事迹,大家也无一例外地为秦老所震撼。
事实上,秦老始终以传播红色理想信念为己任,是当之无愧的“百岁播火者”。对于校内外各种教育活动,只要身体许可,秦老都会参加。每年的开学第一课,无数南邮学子用心聆听秦老讲述过去的故事、南邮的精神,秦老思路清晰、与时俱进。每年的校庆日,秦老以各种方式亲身参与,红衣银发的矍铄身影,是天南海北南邮人的心灵寄托。“12·9牢记民族耻辱,继承革命传统”的火炬传递活动中,秦老将点燃的火炬庄重地传递到南邮学子手中。在学校举办的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他带领南邮的新老党员,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校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合唱比赛中,他与南邮千名师生同唱红歌。南京国防园军史馆重新开馆,秦老捐赠了两件珍贵的抗战文物,并亲自为军史馆开馆揭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升旗仪式上,107岁的秦老不顾体弱,坚持站立,向五星红旗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感动南京。此外,他受邀为南京多所大、中、小学学生作报告,鼓励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听党话,跟党走,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却从不收取报酬,他说“我愿意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他的报告既有过往峥嵘岁月的回忆,也有对今天伟大成就的礼赞,特别受年轻人的欢迎。
对于媒体采访,只要身体许可,秦老都会接受。秦老说:“我自己感觉到我有这个责任通过媒体跟大家讲讲过去艰苦奋斗的精神。我没有任何夸张,讲的都是实际情况。所以我也很愿意接受采访。”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周年期间,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军事频道以及《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 《长征》《说不完的长征》《震撼世界的长征》及国庆特别节目中,都能看到秦老讲述长征故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系列专题片 《信仰的征程》、中央电视台《永远的红军》栏目、新华网、群众网也制作了专访秦老的视频节目。《党建》《银潮》《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等十余家各级媒体刊发专访秦老的文章,让读者更感性地了解那段红色历史。交汇点手机客户端推出长征纪录片 《104岁老红军四代的〈家传80年>》,介绍秦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家风传承。当年,秦老三次赴京录制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相关节目。秦老还参与录制了中央组织部和中央电视台 《榜样》专题节目,参加了央视大型文献纪录片《震撼世界的长征》新闻发布会。
秦老还留下遗言,希望将生前有纪念价值的物品捐献给有关部门。这些珍贵的物品一定能继续传承秦老坚守一生的精神和信念!
今天,秦老的嘱托仍回荡在耳畔,希望青少年“能够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斗争这种百战不挠的革命精神,加强学习,让自己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学校遵纪守法,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而秦老却已走向永远的长征。
秦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我们要学习他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心系群众、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高昂的热情努力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秦老,精神永存,丰碑永在!(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