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聘制”筑巢引凤我校携手江北新区点亮校地引才新路径
本报讯 “我和南信大很早就认识了,南信大‘追’我还挺久,这才有了这么多的合作和成果。”8月25日,在南京江北新区新型研发机构“双聘制”试点基地揭牌仪式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双创”政策宣讲会活动上,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骆敏舟分享了自己与南信大之间的故事,洋溢着喜悦。
骆敏舟介绍,他与学校结缘于两年前,当时学校依托“智荟江北”人才工程,推出“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的人才双落户政策,“得益于这项政策,我能够同时服务于高校和企业,如今政策又升级,我更加期待。”
当天,我校校长李北群、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潺嵋共同为“南京江北新区新型研发机构 ‘双聘制’试点基地”揭牌,标志着双方“产教融合、校地合作”再次迈出坚实一步。
据了解,此次“双聘制”试点,将实现新型研发机构和学校之间优秀人才的共引、共育、共享。核心是鼓励和允许新型研发机构中的优秀科技型企业家与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企业签订聘用协议,以两个不同身份分别在企业和高校院所同时从事科技创新实践和科研教学工作。
既是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教师,又是江苏长三角智慧水务研究院负责人的刘敏,是较早尝试“双重身份”的人。“‘双聘制’让大家既有做企业的平台,又有做科研教学的路径,对人才而言吸引力会更大。”刘敏说,他负责的研究院主攻城市水务智能化、装备化与信息化,目前已经吸引了来自我校多个学院的教授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其中。
“扎根新区60年的南信大一直与新区共同秉持创新发展理念,通过在思想、方法、制度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推动校地双方实现同频共振、共同成长。”李北群校长表示,在推动各类创新要素有机融合中,最关键的在于促进“人的融合”,我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吸纳更多在新区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使这些优秀人才真正成为校地融合发展和创新合作的纽带,成为促进双方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活动上,我校还发布了支持基地建设的相关举措。副校长戴跃伟介绍,下一步,学校将对引进新型研发团队核心成员的校内学科平台,给予教职岗位、安家费、团队组建、招生指标及其他资源支持;鼓励引导在职教师到新区研创型企业落地服务,充分释放工程化和产业化价值;同时,支持新区高端人才加盟我校“海外院士工作站”和科研团队,实现高端人才共享共用的协同效应等。(严常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