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多个优质小麦品种实打测产创佳绩
6月17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实打测产专家组,在淄博对我校农学院教授赵檀方选育的“山农28”小麦进行实打测产,测得亩产856.9公斤,刷新了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这也是继2019年,我校“山农30”“山农29”连续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后,山东农大人再次把这个纪录牢牢握在手中。
取得“增量”的同时,学校在“提质”方面同样交出了优异答卷。6月11日,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先后来到山东泰安肥城安驾庄镇蔡家颜子村和汶阳镇沟西村,对农学院田纪春教授主持培育的“山农糯麦1号”和“山农111”两处试验田进行实打测产,测得“山农糯麦1号”亩产694.96公斤,创全国特殊用途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山农111”亩产720.87公斤,创山东省强筋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绿色优质和功能性小麦品种是全世界小麦育种的新趋势。根据我国2017年发布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将小麦分为高产稳产品种、绿色优质品种和特殊类型品种三大类,这也是我国首次正式提出绿色优质和特殊类型两类小麦品种。
据了解,“山农糯麦1号”是田纪春2000年开始杂交选育的特殊用途小麦新品种,是山东省审定的第一个与普通小麦品种产量相当的糯质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所含的水溶性膳食纤维、β-葡聚糖含量比普通小麦高出50%,可生产多种功能性特殊食品,有巨大的商业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同样在2018年通过山东省审的“山农111”则是多穗型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品质高、成穗高、产量高,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小麦抽样质量检测中,被鉴评为优质面包小麦新品种。
在测产现场,汶阳镇济民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国柱的脸上写满了收获的喜悦:“今年种植的1500亩‘山农111’,还没收割完就被企业预定了,小麦收割完立即装车运走,不用考虑后续的运输、贮存等环节。种植优质小麦,根本不愁销路!”
测产专家组组长、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组顾问郭天财教授在现场表示,两个品种各有特点,田间表现突出,长势喜人。希望山东农大继续科研攻关,培育出更多优质、健康、营养、绿色的新品种,将好品种转化为生产力,为保障我们国家粮食绝对安全、为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小麦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采访中,田纪春告诉记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从 “吃得饱”“吃得好”发展到“吃得健康”,产量提高之后,提升品质和抗性是当前育种的重点。目前团队还有7个绿色小麦新品种正在国家或省区试中,今后还将致力于绿色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推进粮食优质高效生产,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