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迪:让自己长成一棵树
他叫张迪,2005年高考后,从老家徐州沛县来到学院,学习汽车运用技术专业。2008年毕业后,他留在了江阴。2016年,他拥有了一家自己的汽车维修公司,六间门店,十来个员工,并成为了两个健壮男孩的父亲。
“我的人生在暮色中一点点展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高考后,父亲却因车祸永远离开了母亲和他们兄妹三人,当年幼的妹妹哭着问他要爸爸的时候,他立誓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怀揣着乡里给他开具的贫困证明,他第一次出远门来到了江阴。即使是个县城,江阴的繁华与富庶依然让初来乍到的他心生敬意:人家为什么做得这么好?是人家有头脑,肯努力!从那一刻起,张迪心头就埋下了“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的种子。自始至终,大学三年,他没有拿出来那张贫困证明。
每个周末,他都出去打工,摆地摊,发传单,当保安,做过国美的售货员,还到当时的百润发冷库里扛肉……两天下来收入大几十块,作为一个星期的生活费。工作后,张迪先进了一家汽修厂,800元一个月。他花200元在山观租住了一间车库,每天骑电瓶车上下班,一个单程就是一个半小时,有时半路轮胎破了,就只能推着走很远的路。后来,他学会了补胎的技能。
“那时一点都不觉得苦,对自己很有信心,看得见自己的人生在暮色中一点点展开。”做了一年,青阳有家企业看中了他,他便从普通员工一直做到公司副总,工资也从年薪4万涨到了15万。他却说,人生不能总是享受现有的舒服,要勇于改变和寻求更大的突破。于是,他忍痛离开了干了6年的公司。一个月后,江阴的一家面临亏损的汽修公司来邀请他,每月开出工资5000,外加年底20%的分红。他过去不到一个月,所有员工全部离职,因为受不了他的管理制度。老板宽慰他说:“千军好买,一将难求。张迪,我信你!”接下来的日子里,张迪很快拉出一支人马,组建新的团队,每天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一年后,公司扭亏为盈,他也拿到了平生最大的一笔钱。后来,他就有了自己的公司。“我没带走老东家一个员工,没带走老东家一个客户。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现在还能为2000多个客户服务。”张迪对自己的现状相当满意。
“平时多忙大家的事,关键时大家就会忙你的事”
张迪的办公室里,书架上还放着早年学校给学生干部发放的《张瑞敏如是说》,书早已翻旧,里面有当年他阅读时的零星感触。
“还是学长传给我的。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这个观点,我一直受用着。”作为班长和院学生主席,张迪总是不计得失,他拿出仅有的生活费补贴电话费和交通费,所有的电话费和交通费几乎都是为了班级、学生会的工作花掉的。
在团队管理中,他把当年服务同学的理念自然迁移了过来:他会定期带领员工外出,加强团队凝聚力建设。老师傅的孩子要上小学了,遇到了麻烦,老师傅很发愁。张迪知道了,就请自己的大学老师出面,顺利解决了孩子的读书问题,让老师傅安下心来。他规定,凡在公司工作满三年的,就可以参与公司分红。每年,他会拿出公司2-5%的营业额进行员工分红。每一个月,他还会固定打一小笔钱到每个员工妈妈的账户上作为感恩金。“不定期,我也会召集员工,让带上家属、妈妈一起聚餐。只有让员工感受到温暖,他们才会诚心诚意地服务好客户。”在公司,忙忙碌碌的员工,都亲昵地称张迪“迪哥”。“平时多忙大家的事,关键时人家就会忙你的事。”
如今,张迪时常带领校友回校,成立毕业生讲师团给学弟学妹们分享各自的创业故事,出钱出力帮助筹建华芬缘悦读空间,一次次举办校友交流活动,还捐款资助云南省双江自治县勐库镇茶山三元坊希望小学……他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了江阴这片学习创造的热土,终于长成了一棵可以福佑他人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