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学院线上教学经典案例
——“七步走”线上混合式教学
海都学院线上教学经典
——“七步走”线上混合式教学案例
万物互联的时代,线上线下双线教育的号角已经吹响。寒冬里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众多人民教师们以最快的速度和方式学习并适应了全新的授课方式,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保证学生疫情期间的知识学习,贯彻“停课不停学”的原则,根据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充分发挥线上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人文艺术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段夏胤教师进行设计并思考了符合课程标准和要求的线上授课方式和方法。
潜心研究 用心教学
在疫情期间,段夏胤老师备课格外用心,考虑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在得知开展线上教学的通知后,段夏胤老师第一时间联系同学们,与同学们进行积极交流,广泛听取学生的建议,来决定授课方式,制定合适的上课方案,认真评课、精心准备上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并在课后及时总结反思,为教学夯实基础。
段夏胤老师本学期所授课程为《非线性编辑》,授课对象是2018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到五班共152名同学,前期段夏胤老师准备两套预案,一套根据课程大纲进行录制线上课程,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并且对较难的课程可以反复观看;另一套为线上直播,以互动性为主,保证学生认真听讲,即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经过与学生的交流,段夏胤老师最终决定采取两种预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学习通进行录播教学为主,以QQ群直播的形式为辅进行授课,由学生在课堂前期进行对知识点的学习,发现问题,随时在QQ群的直播中提问,老师及时解答,利用在线课程与直播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并与教研室教师密切配合、下载电子课本、研究教材、挖掘重难点、制作课件、设置作业……环环相扣,高质量完成网课录制。并在多次线上授课后,总结出“七步走”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
总结实践 教学“七步走”
段夏胤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教学环节的设置,对于需要操作演示的项目,亲自示范多种不同情况来解决问题,并强调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索精神和积极性,利用签到、随堂测试、实时讨论等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七步走”,以第一节课为例。
第一步:学生签到。学习通设置签到,时间设定上课提前20分钟,QQ同时签到,避免出现网络拥堵和学生缺勤的情况。签到作为大家出勤成绩,课程结束后,在学习通中进行统计。
第二步:课程导入。QQ群课堂布置课程的任务,通过新闻热点事件,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课程中引用大量的视频案例,如以新华网《人民战“疫”》微视频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兴趣。
第三步:知识点学习。学生根据学习通上任务设置完成任务点视频。每个章节的课程中都设置知识点的递进。包括基础知识点、知识拓展和知识检测三部分。
第四步:课堂讨论。根据学生观看视频情况,发出课堂讨论。如何用视听语言来讲好人民战“疫”的故事”为主题展开讨论,同学们在加深专业知识的同时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第五步:作业检查和批改。学习通和QQ同时布置任务,学习通上主要对知识点进行测试,QQ上传软件操作类工程文件。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批改和检查。
第六步:学生反馈及答疑。学生学习任务点的过程中,教师在QQ在线答疑,但除这种方式以外,任务点完成后,通过学生完成作业数据分析和学生提问情况,进行直播间连线答疑和软件实操演练答疑。
第七步:课程总结。对学习通上学生观看知识点及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和课下任务布置。学习通上学生的参与率为100%,但是线上授课依然要加大师生互动性,将课程主动性放在学生手里。
积极反响 赞不绝口
经过四周的线上授课实践和探索,“七步走”将在线课程与直播教学完美整合,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非线性编辑》课程线上授课的新模式。授课过程中学生反馈整体不错。
有同学评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在录课视频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掌握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对我们提出要求,在疫情期间希望我们能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贴近生活、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并创作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影视作品。”
广编本18.2同学评论:“网络授课形式活泼,学习资源丰富,大大提升了我们的上课兴趣。网络授课在原本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资源的补充、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开阔了我们的眼界。”线上授课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大家的上课热情和知识的摄取。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任务量完成量和参与度为100%。在接下来的线上授课中也将继续不断探究和更新,善于总结,巧妙应用,确保线上教学标准不降、质量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