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理性消费的“尾款人”
近日,《青年文摘》盘点了2020年度十大网络热词,其中“尾款人”一词榜上有名。所谓“尾款人”,是指付了一堆商品定金,欠了一屁股“尾款”的人。“尾款人”起源于11月1日凌晨,各大电商平台尾款支付开启,“尾款人”一夜刷屏,网络上也充满了“加油,尾款人”“付定金一时爽,付尾款火葬场”等各种调侃和自嘲的新梗儿。
“双十一”的购物狂欢刚刚落幕,“双十二”、圣诞节、元旦等节日营销又将强势来袭,不少消费者又开始“摩拳擦掌”。笔者认为,作为购物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学生在面对形形色色的营销手段时,切莫冲动消费,应三思而后行,理性消费、合理消费、适度消费。
近年来,商家打着所谓“趁年轻多看看世界”“便宜有便宜的理由,贵有贵的道理”等口号,各种套路引诱消费者多掏腰包,花呗等借贷平台“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等口号更是让许多消费者难以自持。大学生作为网购大军中的生力军,在“双十一”“双十二”等购物狂欢节到来之际,自然不甘示弱,各大高校快递处如山如海的快件便是最好的证明。
据了解,今年“双十一”于10月21日开启预售,先付定金后付尾款,付定金方能享受更多优惠,也意味着欠下了“尾款债”。很多商家瞄准了消费者最初的购物冲动,凭借“定金”将其锁定;消费者冲动过后,待付“尾款”时方惊觉许多物品很“鸡肋”,但由于已付定金无法退还,只好忍痛将其买下。“定金一时爽,尾款想撞墙”,“尾款人”们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互相调侃,刷着表情包,快乐中又透着心酸。
据调查,大学生购买的多为衣服、化妆品、生活用品等日常用品,他们在“双十一”优惠力度大时购买,能节省一笔费用,这本无可厚非。然而,事实上,许多大学生所购物品并非生活与学习必需品。不少人在购物时根本没有弄清楚究竟是“需要”还是“想要”,而是抱着“东西我不缺,热闹必须凑”“商家优惠力度大,不买等于亏钱”的心态,盲目跟风,结果导致入手了一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物品,造成了金钱、精力、物质、空间的多重浪费。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人们仍要学会将自己的欲望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应该说,大学生买点生活学习必需品也在情理之中;但大学生毕竟尚未工作,经济上多依赖于父母供给,况且很多大学生家境一般,如果只是为了满足个人虚荣心、购物欲而盲目跟风购买,势必会给家庭、给父母增添更多负担。另外,使用花呗等进行超前消费,一旦掌握不好尺度,无法及时还款,还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信用上的危机。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一向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满足基本生活、学习的前提下,大学生更应多把精力放在提升品德修养和精神的富足上。老子说:“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物质的富足不等于精神的富足,相反,很多人经济上越是富裕,越是追求“少”、追求简朴的生活。大学生也应把熬夜“剁手”的精力多放在学习上,放在内在心灵的滋养上。
在此,笔者也建议,大学生消费时要多注重产品的实用性,三思而后行:在消费开支上可考虑生存需求、发展需求、享受需求的顺序;消费要精打细算、注重效益,量力而行;要学会算金钱账、时间账、精力账。简单来讲,就是大学生在面对各种促销活动时切莫冲动,付定金前不妨停顿片刻,冷静下来再做决定。只有理性消费,才能让支出更合理,也才能少更多捶胸顿足的“尾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