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们的“临时妈妈”

——记校级“最美教师”、体育学院教师程亚红


  每逢过节,体育学院教师程亚红总能收到学生们送来的祝福。“程妈妈节日快乐!”“亲爱的老妈圣诞快乐!”……
  从教十五年,“程妈妈”“老妈”“红妈”成为程亚红的专属称呼。在学生们的心中,“程妈妈”既是一位传授强身健体秘诀的好老师、是吹散心中阴霾的好朋友、也是热心公益的好榜样。而做学生们的“临时妈妈”,是程亚红自踏上教师岗位以来对自己不变的要求。她常说,父母把孩子交给学校,教师就是临时父母,通过课上课下的言传身教,在大学这个人生的转折点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引导。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没开摄像头的同学抓紧打开一下,老师看不到你的动作,不能给你纠正,这个课就白上啦。”
  在程亚红的喊话动员下,太极功夫扇课上44名学生陆续打开了摄像头。
  “腕花这个动作扇子的运行方向是由上向前、向下、向后、再向上,扇顶向下时注意虎口夹紧、其余三指要放松,让扇子贴小臂外侧划一个立圆,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放慢速度做一下这个动作。”镜头这边,程亚红一边做着示范,一边快速浏览屏幕上学生的动作。学生动作不规范,她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示范。一堂课上下来,同学们都反映已经微微发汗,纷纷在群里留言上课效果比自己看视频好多了,这让程亚红放了心。
  身体机能的提高必然伴随对身体极限的挑战,这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怕痛怕累不愿习练。如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锻炼效果,程亚红的经验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只有亲自示范、手把手指导,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动作要领、领悟体育运动的魅力。
  “‘程妈妈’经常在课堂上向我们这些男生挑战悬垂举腿、单腿蹲起等,还‘扬言’要碾压我们。” 2018级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本科生郭帅说,和程老师PK力量练习成为每节课的高光时刻,“老师作为年长我们许多的女生稍稍练习就能做到,我们更不甘示弱,练起来特别带劲。” 
  亲自演示每一个动作是程亚红课上的传统,越是考验耐力的动作,她越是带着学生一起练习。在学院副教授李静看来,程亚红是名副其实的教学典范,即使身体不适也坚持上课,向学生亲自演示每一个技术细节。
  为了保证自己的动作标准,程亚红在教学研究方面下足了功夫。摸索钻研专业冠军动作是必备环节,在此基础上结合积累的大量专业知识,最终设计出最适合大学生练习的动作方案。对体育教学的再认识、再探索令程亚红收获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参与国家体育总局课题、教育部课题、省级课题各一项,并发表多篇论文。2019年9月,程亚红通过层层考试和选拔,前往美国犹他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访学,不断精进专业素养,期间对体能训练的学习与观摩,更坚定了她在课堂上与学生同训练、共进步的教学初衷。
  2020年的春季学期受疫情影响不能如期开学,程亚红主动承担体育课课程改进工作,根据学生们居家隔离的现状精心设计了《山东财经大学抗击新冠肺炎期间健身方案》,从上肢力量到核心肌群、从下肢锻炼到心肺机能的提升,为学生们身体素质的全面增强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指导。然而,不能面对面指导学生练习总让程亚红觉得不满意、不过瘾,于是,她重新构建了网上课程,将腾讯会议搬上体育课堂,让“云上示范”成为可能。
  从教以来,学生们常常对程亚红这样说:“‘程妈妈’是我见过的最负责任的大学老师”“老师您这么认真,我们一定好好学”……听到这些,她很是欣慰,“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般耐心指导,只要看到他们的进步与成长,再苦再累也值了。” 

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在程亚红看来,哪怕是在老师眼里表现最差的学生,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因此在她的体育课上,没有一名学生被放弃。
  每个学期的身体素质测试都令学生们紧张又头疼,测试之前总担心自己考不好,测试结束后又感觉没有发挥出最好水平,或者遗憾自己的成绩和以前一样糟糕。程亚红尽可能在每节课上挤出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充分的考前训练与提升,考试完成后又鼓励每一位学生不断刷新出最好的成绩。她总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学生们遇到困难要做充分的准备、不要太早放弃,“我想让他们明白,当一个人足够努力的时候,成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程亚红回忆,惊诧于自身潜力竟会如此之大的学生不在少数,有的学生在得知自己进步巨大时还会送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并高呼,“‘程妈妈’,我爱死你了,我的成绩从来没这么好过,谢谢您!” 2020届会计学院本科毕业生王钰萱就是其中之一。
  “本以为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不会理想,没想到在程妈妈这里还有机会,跑出了史上最好成绩。”王钰萱是800米中长跑困难户,在程亚红的指导下,经过多次刷新,成绩从4分54秒提升到3分58秒,进步了近1分钟。
  对学生的不放弃也被程亚红从课上延续到课下,她对每一个学生都视如己出,倾尽所有的耐心与爱心去帮助他们。如果学生遭遇失败心灰意冷,她一边陪跑舒压,一边辩证地分析利弊,引导他们在逆境时保持健康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她就拿出手机,向学生展示自己在外语学习APP上打败众多国际用户、位居第一的好成绩,并笑称这种站在“世界之巅”的感觉简直棒极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即使是对毕业生,她也力争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
  2014届毕业生许亚丽现在是齐鲁理工学院的一名体育教师,疫情期间首次尝试网上授课,她心里十分没底,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请“程妈妈”支招。“程老师告诉我,网课就是将已经牢记在心的技术知识换一种方式传达。我一下豁然开朗,明确了创新授课方式才是接下来工作的重点。”
  毕业并没有切断学生与程亚红之间深厚的感情。就如同许亚丽,无论是硕士期间的学习心得、职业规划,亦或是在武术专业领域取得了小小的成绩,她都第一时间与程亚红分享。许亚丽笑着说,程老师身上有家人般的亲切感,同学们都愿意放下防备,向程老师倾诉。

努力做着一个平凡人所能做到的一切

  不遗余力帮助乡邻是程家的传统,特别是哥哥在大学期间将所获奖学金悉数捐给希望工程的做法更是深深地影响了程亚红,在家人的支持下,她的公益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坚定。
  血库告急屡次挽袖上阵、为西部缺水家庭捐建“母亲水窖”、因汶川地震和新冠肺炎主动捐款、连年资助“一对一助学”项目保证边远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失学,多年来化名微尘、毫光、清泉等为经济上和精神上遭遇变故的学生提供帮助……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程亚红从不吝惜自己的爱心,捐献金额小则几十、大则几千,努力做着一个平凡人所能做到的一切。 
  2008年,初为人母的程亚红感叹于生命的美好,主动联系中华骨髓库,登记捐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希望能够挽救生命、带给更多家庭希望。2010年,程亚红又登记捐献了自己的角膜以及所有可以捐献的内脏器官。程亚红说,决定捐献时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希望尽己所能奉献社会。
  程亚红为人低调,从不主动声张自己的捐助行为,默默践行着对公益的坚持。虽然深知做公益来不得半点强求,但她仍然希望自己回馈社会的方式能够感召更多的学生,因此常常在课程的QQ群里推送公益类文章,在课下与学生讨论公益事件、听听学生们的想法,遇到感兴趣的学生,她也会介绍自己的公益故事。

  潜移默化中,程亚红的善举影响着身边一届届学生。一位起初反对器官捐献的学生在听说程亚红的捐献经历后很受震撼,亲自找到她详细询问具体流程后,也决定捐献自己的器官让“生命延续”;受“水滴捐”骗局的影响,有学生在捐款时犹豫不决,了解到程亚红对贫困学生的捐助金额数不胜数后,也愿意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有学生曾担心地问她:“‘程妈妈’,您相信来世吗?您捐献器官不担心来世自己不健全吗?”每当这个时候,程亚红总会开着玩笑回答他们:“如果真有来世,今生的善举会让我在下一世更幸福,说不定还能治好这一世的近视眼。”看着学生们的若有所思,程亚红知道,他们已经在思考自己的公益道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