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我 战“疫”有我 山体青年学生志愿者积极投身抗疫防疫系列(二)
“ 抗 击 疫 情 的 时 候 , 每 个 村 前 面 都 有 一面 鲜 红 的 党 旗 , 每 当 看 见 它 飘 起 来 的 时候 , 内 心 总 是 充 满 力 量 ” , 山 东 体 育 学 院 体育 传 媒 与 信 息 技 术 学 院 2017级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宋淑娴说。从2020年大年初四开始,宋淑娴就与父亲一同“上阵”,并肩守在村口疫情防控的前线。这一守,便守到了3月7日,整整40天。四月份胶州再次出现疫情时,宋淑娴又再次“披挂上阵”,一直到胶州市紧急状态解除。宋淑娴和父亲被盛赞为“基层防疫父女兵”,他们的事迹也被新华社客户端、“我爱金胶州”等公众号相继追踪报道。
宋淑娴家住胶州市九龙街道大宋家庄村。早在疫情发生时,她就通过电视、网络、新闻获知新冠疫情的严重性,而父亲也早在大年初二那一天便投入疫情防控的斗争。看到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忙碌在防控一线,宋淑娴便也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主动请缨申请加入志愿者队伍。
疫情当前,此时加入志愿者队伍几乎就意味着走在危险的边缘。在丈夫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后,女儿又相继执意要加入,宋淑娴的母亲为此很是忧心。“我妈挺害怕的,但是我很坚定要去当志愿者的想法。那时候疫情严峻,没几个人愿意去。我作为年轻人,又是大学生,我认为我应该去。”在宋淑娴的坚持下,母亲同意了。从那天起,在大宋家庄村的大街小巷内,便多了一个身着红马甲、面带口罩风风火火赶路的年轻姑娘。
今年的冬天似乎格外的寒冷,但刺骨寒风吹灭不了她想为家乡、村民服务奉献的热情。从上岗的第一天开始,宋淑娴便学着父亲的样子挨家挨户为村民耐心普及新冠肺炎防范知识。在村口,她仔细登记出入村庄的车辆,为村民测量体温;在检测点,她认真核对进村的人员信息;在村委值班室,她悉心将村民信息录入电脑。志愿者的工作苦、累,但宋淑娴丝毫不这match样认为,反而乐在其中:“在工作时,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我没法像医生、护士一样去到真正的抗击疫情第一线,但是我可以尽己所能守护我的家乡。” “阿姨,您好,请您登记信息。”“伯伯,您好,请您配合测量一下体温。”“爷爷奶奶,为了您和家人健康,要记得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一天下来,宋淑娴要做面对许许多多的人,做许许多多的工作,但她总有带着微笑和耐心,从未有过丝毫厌烦,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四月份,在国内疫情形势有所好转的大背景下,胶州中心医院再次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警报”再次拉响,宋淑娴与父亲毫不犹豫的重新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此时,宋家村庄的一位男子恰巧在胶州中心医院呼吸科住院,因此被隔离。在医院隔离结束后,需返村再次进行隔离。返村时,是宋淑娴与父亲为其进行的体温检测与登记。“我觉得还好,因为都戴着口罩,防护也都很到位,就没有很担心害怕。”做志愿者的几十天里,无论遇到什么事,这个看起来外表很柔弱的姑娘从来都没怕过。
毛主席曾说过:“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在疫情面对,也当如此。淑娴说,在志愿工作期间,村委会给他们发了十分厚实的棉袄、保温杯等,很多村民还自发为他们捐赠口罩、消毒水等当时“紧缺”的防疫物资,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志愿防疫工作。在排查登记时,村民们也都很积极主动地配合,从未发生过“抗检”事件。“我们村的村民真的都很好,元宵节的时候还给我们送了元宵。”一碗碗热腾腾的元宵,暖了宋淑娴他们的胃,也热了他们的心。
胶州坐落于胶州湾西北岸,冬季多雨雪。每下完一场大雪,整个村庄便像是披上了一层银装,道路上都是厚厚的积雪。淑娴说,大家一起扫雪的时候她感触颇深。作为宋家庄村志愿者队伍中最年轻的姑娘,她可以说是队伍中的“团宠”,其他的叔叔婶婶都很照顾她。他们扫雪时都会把最难扫的地方清理干净,让她去扫容易清理的地方。雪后的气温虽低,但大家伙在一块齐心协力干活儿,热热闹闹的,似乎便感觉不到冷了,反而觉得格外的心暖。
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宋淑娴计划考取教师资格证。寒假期间原本是复习备考的好时机,但自从加入到志愿者队伍那天开始,她一直以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身份约束自己。按照村里的安排,她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村里的街巷,不是在摸排,就是在摸排的路上,仅用每天的“业余时间”学习备考。淑娴说:“能为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和大家共同战斗在疫情一线,我感到非常荣幸,这比什么都重要。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一定能战胜这次疫情,迎来更好的2020年。”
宋淑娴与父亲,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两位,却又是其中极不平凡的两位。俗话说“上阵父女兵”,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期,这对“父女兵”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在村口,为宋家庄村守住了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在宋家庄村,构成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是我国千千万万基层防疫志愿者的缩影,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携手并肩齐上阵,在平凡岗位恪尽职守,用实际行动谱写出最深家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