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尊师重教引领教师队伍建设“三步走”
日前,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实施以来,教育部先后推出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的意见》等一系列部署,还将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一系列强师惠师的顶层设计,充分彰显了“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进入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更是需要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须知,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弘扬尊师重教风尚为引领,于细处着眼、从实处用力,迈好教师队伍建设“三步走”。
第一步,强化待遇保障,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可否认,相比从商、从政而言,从教往往不会成为青年学子的就业首选,甚至一度沦为保底选项,而且优秀教师跳槽改行也屡有发生,可以说教师职业很难与其他高薪行业竞争“抢人”。任何一项职业吸引力的提升,都离不开“真金白银”的保障,教师职业亦不例外。举例来说,就业市场上“公务员热”始终不退,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正是工资收入、“五险一金”保障到位。可喜的是,近年来社会上下持续推动中小学教师的薪酬待遇向公务员“看齐”,使得“教师热”屡屡登上就业季的头条。此外,公费师范生也成为近年来大学招录的新热门,越来越多的优质生源报考师范专业,折射出教师职业的 “水涨船高”。显然,要想让教师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就必须从收入分配、编制职称等方面不断提升待遇保障,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用真招实招激励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争相从教。
第二步,树牢“第一标准”,把好教师队伍“进出关”。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离不开高待遇的“厚爱”,一方面也需要高标准的“严管”。正所谓“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为人师者自当践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然而,我们不能忽视教师队伍中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职、失德、失范行为。“害群之马”虽是少数,但会连带抹黑教师队伍整体社会形象,使“教师”这一光荣称号蒙尘。因此,建设教师队伍必须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做到选拔准入从严,聚焦师德师风提高教师入职标准和师范生培养质量,综合运用始业教育、试用考察、在职培训等途径,让施教者先受教育;做到管理督导从严,健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制,形成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将考评结果与职称晋升、推优评先、申奖立项等挂钩;做到违规惩处从严,明确负面清单,建立退出机制,对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警示、坚决惩戒,避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第三步,发挥榜样力量,传递教师故事正能量。自至圣先师孔子杏坛讲学以来,我们国家积淀形成了深厚的中华优秀师道传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批批名师、良师的不断涌现,推动着师道精神的传承弘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见贤可思齐,弘扬尊师重教风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同样需要发挥榜样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平台载体、讲好教师故事。近年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今年年初,曲阜师范大学率先倡议并启动建设的“中国教师博物馆”获评“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并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勇于创新奖”,以为教师传史、立言、勒功的理念打造“民族文化记忆、教育历史遗产、教师精神家园”,可以说是讲好教师故事的文化创举。为了更好发挥教师故事涵养师德师风的强大感召力量,我们需要进一步发掘身边榜样、利用资源优势、融入时代特色、探索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