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水青山见证美好明天

——记我校挂职镇巴县助力脱贫攻坚的曾海涛博士





 

 

我校生工学院曾海涛博士,2019年5月,在爱人的支持下,克服两个小孩年龄尚幼的家庭困难,主动递交了扶贫挂职的申请书,并顺利入选了省委组织部向“摘帽”贫困县选派扶贫挂职干部的名单,被安排到了镇巴县小洋镇,挂职副镇长,开启了一段与校园生活大相径庭的扶贫历程。

                     肩扛使命,走村入户扶贫忙

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腹地,是我国深度贫困县之一。宋代杨万里的诗句“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也是地处陕南的这个山区县的真实写照。由于交通不便、工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农村人口比例较高及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等原因,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小洋镇下辖1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00余人,接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最远的行政村距离镇政府50公里。脱贫攻坚政策实施以来,政府投入每公里近百万元实现了通村道路全面硬化,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但是山区特有的地理条件使得新修道路遇雨雪等不良天气经常会出现塌方。曾海涛博士第一次到最远的行政村的时候,挂在山腰蜿蜒崎岖的山道就给了一个下马威,道路不畅,不得不绕道安康紫阳历时三个多小时才到达。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为了节约时间方便工作,镇政府的许多干部干脆就住在村上,大家自带食物、轮流做饭洗碗。他也多次跟镇干部们一起驻村工作。在镇上住的时候,由于宿舍背山临河,异常潮湿,夏天晚上都要开着电暖气,否则双腿森冷无法入睡。周边没有饭馆,一桶方便面经常就是他的下午饭。在说这些的时候,他是笑着的,因为作为一名党员,他深知打赢这一场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党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使命在肩,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在重庆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来的脱贫攻坚任务标准,其中又涉及移民搬迁、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工程等许多具体任务。通水通电是要求100%完成的硬任务,但是许多贫困户家中是年老体弱的老人,帮扶干部们就成了全能的修理工,为困难群众接水管、拉电线、安插座这都是日常工作,他也曾多次跟随镇村干部迎着山里刺骨的寒风为贫困户接水管、排查线路。

镇巴县森林覆盖率高、平均海拔高,也导致了农村耕地相对缺乏,所以许多农民习惯住在人烟相对稀少的偏僻位置,甚至有些会一家一户住在山顶。涉及移民搬迁的过程中,需要与搬迁户多次协调搬迁、拆除等工作,他曾经到过一家贫困户从路边沿着六七十度斜坡的羊肠小道开始爬山,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遇到家里没有劳动力的拆迁户,镇村干部又化身成了拆迁队,他参与过一家贫困户的旧房拆除工作,几个小时下来大家都已满脸灰尘,但是任务完成了、贫困户顺利离开曾经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安置房,大家心里是快乐的、舒畅的。他又一次零距离感受到了镇村干部的不易与心中那份执着,也更加坚定了他的意志和决心。

                    发挥专长,科技助力产业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森林覆盖率高、环境优美是镇巴优势,因此他也积极谋划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策略,把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作为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抓手。

丰富的森林资源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在村民的引导下,他先后多次进行了资源考察,丰富多彩的野生猕猴桃、品种多样的八月瓜、新鲜美味的牛肝菌资源令人耳目一新。他数次作为农民培训班讲师为群众介绍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新技术、新思路,他也联系学校陕西省食药用菌工程中心主任邓百万教授以及兰阿峰博士等多次到现场一起考察研究,积极谋划对这些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生工学院党委书记薛小荣、院长霍科科等领导多次带领学院的教授、博士专家队伍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前去考察指导。目前,学校与镇巴县政府联合申报组建的“秦巴山区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试验示范站”已成为科技扶贫、技术培训的重要载体,生工学院组织最精锐科技专家力量进行的职业农民培训、“教授博士田间行”、“扶贫路上党支部”已成为我校扶贫路上的重要品牌,先后受到央视网、光明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在试验示范站的技术指导和示范带动作用下,我校通过科技扶贫助力镇巴特色中药材和林下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已使鲁家坝的“绿水青山”变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目前,镇巴县大黄和天麻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均已突破万亩,“镇巴大黄”、“镇巴天麻”都已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荣誉称号,已成为全国中药材市场的重要品牌。试验示范站依托单位陕西卧龙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主要进行大黄种苗生产、销售及大黄回收加工等项目的经营,在带动周边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的同时,仅2019年支付的贫困户及周边群众劳务费用一项就超过60余万元,大幅提高了贫困户及周边群众的收入水平。依托试验示范站,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形式成立的“天麻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经营、入股分红、订单种植、保价收购等方式强化与贫困户的技术指导和利益关联,有效破解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等难题,已成为汉中及全国重要的天麻菌种供应基地。目前,该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000余户,其中吸纳贫困户550余户,实现年产值15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

                                                                                     保护自然,生态宜居奔小康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出现,使我们更加认识到要保护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绵绵秦巴山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至今养育着许多珍惜濒危动植物资源,他在扶贫的过程中也特别注意对这些珍稀濒危资源的考察保护与开发利用,努力实现生态宜居与可持续脱贫致富相统一。

他协助全国鹅掌楸资源普查团队成功在镇巴县境内找到野生鹅掌楸群落,据该团队在2019年11月全国林业学术大会的报告显示,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分布最北的野生鹅掌楸群落。红豆杉是世界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其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目前秦巴山区野生分布较少。他与镇巴县林业部门同志一道,通过多次野外考察成功在小洋镇境内发现一处保存完好的野生红豆杉群落,经初步判断为国家I级保护植物华夏红豆杉,这是近年在镇巴县境内第一次发现野生红豆杉。

美丽的绿水青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小洋镇2019年经镇巴县政府立项经费支持在鲁家坝村打造乡村旅游项目,他积极联系学校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规划指导。生工学院王勇博士多次为该镇规划景区的古树名木进行鉴定,并提供了详尽的古树名木保护及相应的景点设计方案。文学院院长李宜蓬教授得知后,亲自带领袁平夫教授、许净瞳博士等十余位教授专家牺牲暑假休息时间到规划景区进行细致的实地考察,为乡村旅游长远规划给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且专家们还集思广益为景区的楹门撰写了对联,成为镇巴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发展的典范。在该项目的基础上,他利用自己专业优势组织材料,以鲁家坝村为载体积极申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的国家森林乡村评选,并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称号单位,为鲁家坝村乡村旅游项目的打造更加锦上添花,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2019年底,镇巴县已通过了陕西省组织的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顺利脱贫,小洋镇也在省市县各级脱贫检查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镇巴县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基础上,逐步恢复生产,以更加倍的努力实现剩余群众的脱贫以及边缘户和返贫风险监测户的巩固与提升。看到镇巴县小洋镇人民的生活有了改善,企业有了发展,曾海涛博士很高兴。但决胜脱贫攻坚的任务仍然在路上,他也依然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