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健泵站 “心脏” , 护航一江清水向北流
本报讯“农业是我国的第一用水大户,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70%。总书记视察江都水利枢纽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深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从事节水灌溉研究的信心和决心!”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都水利枢纽,其中,江都第四抽水站采用的正是我校自主研发的优秀水力模型。我校流体中心师生为之振奋,召开座谈会,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总书记察看抽水泵运行的江都第四抽水站,采用的是我校自主研发的TJ04-ZL-02 号优秀水力模型,通过水力模型等比例放大制造了7台大型立式轴流泵机组,单机容量30m3/s,单机功率3000KW。运行10多年来,保障了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泵站机组节能高效、安全稳定运行。”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校党委书记袁寿其介绍。
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东线工程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梯级泵站工程。其中,低扬程泵作为工程的核心动力“心脏”,性能直接决定着调水成本和运行可靠性。以关醒凡教授为首的我校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科研团队,历时20多年、三代人接续奋斗,成功研发了国家亟需的系列高性能低扬程泵水力模型,广泛应用于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一期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低扬程泵站和引江济淮工程,约占总数的70%。
“能为南水北调工程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是我有生以来最大的愿望。”被称为我国“泵业泰斗”的关醒凡教授曾经说过。目前由他领衔设计的水力模型,已应用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线工程21座泵站中,泵站平均运行效率提高了5%以上,每年可节省约1.75亿元。此外,我校设计的系列低扬程泵水力模型还广泛应用于多地防洪排涝、水资源调配、农业排灌等重要领域,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退休教师汤跃,曾经和关醒凡一个办公室,经常看见他在墙上画一个毫米单位的方格纸,然后抱着膀子看。“问关老师在看什么?他说,是在脑袋里想象水在叶片上怎么流动,‘计算是基础,但是远远不够,关键在于想象,要在脑袋里把流动的过程展现出来’。”
方格纸的故事让博士生孙龙月心情激动:“我们要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应用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征程中。”他表示,自己正从事灯泡贯流泵装置的水力特性优化,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在泵站优化设计方面有所突破创新。
“只要是国家需要的,我们就要做到极致。”流体中心党委书记张德胜表示。目前,南水北调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我校科研团队将继续主动对接国家需求,服务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南水北调二期工程研发新一代水力模型技术。(本报记者 吴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