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完美结合
——观秦腔《春上五陵塬》有感
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完美结合
----观秦腔《春上五陵塬》有感
陕财职院编辑部 李敬全
2020年11月6日晚,我在咸阳市民文化中心参加了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活动,观看了大型秦腔剧《春上五陵塬》(以下简称《春》)。此剧是由著名作家王海先生的长篇小说《天堂》改编创作的。这次精彩演艺和轰动效应让我非常震撼。
我对戏剧是一个外行尤其是对舞台剧兴趣不高,因此很少看秦腔戏。通过这次观赏,我对秦腔艺术有了颠覆性的理解。该剧通过对改革开放初期,人们面对社会剧变所引发的多种价值观碰撞、意识形态冲突的深入挖掘,讴歌了关中人敢想敢做、勇于创新、善于担当的时代精神。该剧有着丰富的社会内涵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较强的观赏性,是现代秦腔戏曲中难得的精品佳作。
文艺作品的真实性是作品的生命。从反映论的角度看,戏剧《春》在时空上是真实的,在意识上是合理的,它客观正确地再现了农村改革初期的历史事实,又准确地揭示了后来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春》剧坚持了为国为民立命的立场,彰显了社会主义主旋律。剧情以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为背景,反映了以五陵塬人为缩影的、那场改变农民命运的伟大变革,全景式地展示了关中农村农民所经历的艰难奋斗历程。60多岁的我,也是那场历史变革和农村改革的过来人和见证者。曾经饱受过改革开放之前的艰苦生活,心中有过对当时农村现状的担忧,也产生过农民集体如何致富的纠结。那个时段我上完大学,又回县上工作,曾经面对过是继续保守,还是变革的抉择。那时,在社会政治热潮过后中,面对农村“一空二白”的面貌,全社会渴望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戏剧肯定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步性,真实地记录了农村大胆改革、顺势而为的过程,歌颂赞扬了农民的首创精神。剧创的立场鲜明,始终把改革中农民的所作所为,置于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正确领导之下。
在剧中,生产队那远去的钟声,标志着农业旧时代终结,新发展体制到来。该剧中虽然涉及到农村改革中的伤痕问题,但它贯彻了真实性原则,把握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和规律,辩证地处理了主流和旋涡关系。揭开伤疤是为了治疗抚慰,而不是毁灭整个生命,这就是文艺作品的社会担当。
二、《春》剧客观辩证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社会新与旧的矛盾、变革与保守的冲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有稳定性和继承性。改革开放初期,解放三十年来,由于“一大二公”长期的渗透和束缚,集体生产经营成为人们固定的观念和遵守习惯。正如剧中,工农兵大学生杨胜男回村要承包陵后的荒地,以求改善生产状况和贫穷面貌。而公社领导、大队书记包括不少社员都有看法、想不通,认为是走“资本主义”,出现了毁地、铲药苗的行为,在思想未解放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理解的。针对坚持集体经营还是个人联产承包,经过了反复的权衡较量。大家在追求富裕和美好生活愿望下,逐渐形成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识,加上杨胜男的示范,人们忍痛解散了集体经营,选择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家认识到“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关乎个人家庭,也关乎国家兴衰。老书记虽然痛苦地说“社会主义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但还是在矛盾中默认了杨胜男承包土地和药材致富的做法。在解决矛盾冲突中,戏剧进行了跌宕起伏地演绎,坚持了循序渐进和“软着陆”的态度,没有采取非黑即白、一边倒的手法。
三、《春》剧演绎了当时社会多种价值观的碰撞,崇尚艰苦奋斗和共同富裕的价值观。积极向上,艰苦创业,共同致富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基本价值观。当官道村改革受到阻力时,上下各方都能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从富国利民角度考虑问题,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和杨胜男的带头致富举动。绝大多数人能秉持“劳动致富”的价值观,正确处理“金钱至上”“钻营投机”和“守法劳动”“共同致富”的关系,老书记赵怀仁,村民张敬修和算盘等多数人,在杨胜男遇到创业艰难时刻,都勇敢地站出来,以种各方式支持她的做法,维护她的利益。上级为了支持杨胜男的事业,调整了给她使绊子的公社领导,授予她“联产承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大力表彰她的先进事迹。杨胜男更有敢为人先、劳动致富的价值观,为了创业,她辞去了留城的工作,拒绝了老同学带她出国的请求。杨胜男除有坚强意志外,更有感恩之心,一直感激曾经帮助支持她的人们。她在个人致富、事业有成时不忘穷苦村民,全心全意带动官道村群众共同富裕。
四、《春》剧坚守了党的初衷,褒扬了善良的人性。新时代文艺创作的宗旨是,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也有人说,文学就是人学,人性是文艺常命常新的课题。《春》剧真正践行了这一理念。该戏不仅推动了社会的变革,还树立了“真善美”的标杆。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农村的改革开放是实现党的初衷的重要步骤。我国社会条件下的人性,必然是由社会主义的公有性决定的,绝对自由的人性是没有的。在农村这场变革的洪流中,大浪淘沙,暴露出不同的人性。老书记由于长期受“左”的因素影响,对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理解,出现了人性人格上的暂时分裂,但在改革洪流冲击下,在杨胜男等人成功实践的感召下,加上弃旧图新的“自我革命”,终于对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正确的认识。他始终把党性和人民性统一起来,坚持立党为公、服务大局的思想,没有做维护旧体制的殉道者。他秉持着农民传统朴素的本性,包容大度,与人为善,始终善待遭批斗的杨胜男的父母。因此他的伟岸形象和人格魅力永远被人们怀念。杨胜男、张敬修、志涛等,他们有着关中人天然善良的本性和对社会变革的觉悟,他们的人性在这场变革中得到磨练,得到洗礼,更加纯洁完善。而关武干、公社黄主任之流,他们在权力和利益驱使下,经不起风浪的冲击,形成了自私自大、唯我独尊的人性,做事或狭隘固执或见风使舵,最终沦为人们心中的小丑。
五、《春》剧创新了舞台艺术,增强了秦腔的艺术魅力。该剧以秦腔剧为主体,融入了歌舞、音乐、合唱、小品等元素,不仅有震撼人心的场景,更有综合艺术的磅礴大气。艺术形式新颖独特,别具一格,给人以从未有过的视角美感。尤其是主要演员扎实的功底、混厚的唱腔、细腻的表演,为人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这场精彩绝伦的表演,让我这个秦腔的冷淡者如醉如痴,真正体验到文学艺术的魅力与亲和力。
总之,《春》不仅是秦腔戏剧创新的典型,其中弘扬的时代精神,对推动城乡一体化改革,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