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农业装备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 —“2020 耒耜国际论坛” 侧记















  物联网微型植物工厂、无人驾驶蔬菜苗移栽机、静电喷雾消毒机……一系列新型智能化、现代化农业机械在2020耒耜国际论坛上闪亮登场。
  4月29日,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主办,农业工程大学国际联盟和我校联合承办的“2020耒耜国际论坛”成功召开。我校在2019年成功举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重要论述暨纪念毛泽东主席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著名论断发表 60 周年报告会”的基础上,把“耒耜国际论坛”打造成为每年4月29日定期举办的常态化学术交流平台,以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农村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线上线下结合,耒耜论坛大有作为


       受疫情影响,“2020耒耜国际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创新举办。来自美国、英国、泰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及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 60 余所涉农高校的300余位专家学者以线上或线下的形式参会。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汪懋华、陈学庚、赵春江以线上视频形式作报告。作为论坛活动发起人之一的罗锡文通过视频讲话提出,我们要传承“4·29”文脉,弘扬新时代农机精神,共同将“耒耜论坛”打造成为持续交流合作的平台,发展成农机行业的盛事和品牌。新形势下,为了提升我国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地发展,罗锡文提出“三二三”的发展思路,即明确三步走的正确目标,坚持两项发展原则,落实三项重点业务。
  我校党委书记袁寿其教授现场作“中国农机装备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展望”报告,介绍了我国农业装备产业几十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袁寿其认为,农机装备产业的发展要完善农机装备协同创新体系,优化农机装备产业布局、产业生态,实施农机装备国际合作,加强农机国家智库和智慧农业建设,加强世界农业装备一流学科建设,构建新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从论坛中据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各领域的不断融合,复合式、高性能和智能化的现代农机装备已成为农业装备发展的新亮点。农业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收获机、智能除草机、挤奶机器人、农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等产业方兴未艾。今年,为做到防疫春耕两不误,全国投入植保无人机超过3万台,同比增长25%以上;投入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拖拉机和配套装备超过 2 万台,同比增长15%左右。
  疫情对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王博在致辞中提出,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按照中国科协的工作部署,正在积极策划、筹备,并适时开展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机化、智能化,助力农村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每年4月29日定期举办“耒耜论坛”,为我国农机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今年论坛的主题主要是围绕“智能农业装备发展趋势”展开研讨,对于确保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为疫情,粮食安全再次被提到空前的高度,受到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了巨大的、新的需求空间。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陈志指出,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农业机械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升级需要解决的攻坚技术问题还有很多,需要补齐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装备还有很多,生产制造水平和产品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这些都需要汇聚全行业人的力量,“耒耜论坛”举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如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辉所说,一如耒耜,每一次生产工具的革新必然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飞跃,历史和实践证明,农业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专家学者积极为我国农机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当人工智能普遍用于农业装备时,人类的劳作身影已基本在农田里消失了。农业成了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了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蔡济波在主旨发言中这样深情地描绘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
  论坛还举办了“农业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 农机发展”两场研讨会。华南农业大学罗必良教授作“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主旨发言,上海交通大学江志斌教授作“服务型制造及其在农机行业的应用”主旨发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军教授作“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运行情况报告”主旨发言。
  在“十四五”农机发展研讨中,各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观点围绕国家农业发展、农业学科建设等角度建言献策。袁寿其认为,当下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短板在于人才不足,开设农业机械、农业工程专业的高校还不够多,“我建议国家要下指标,开办更多涉农专业,还要出台专门的奖学金,吸引优秀的人才报考涉农专业”。徐工集团农业机械公司总经理章跃作为一位企业代表,对此观点深有同感,他通过两个多月的调研发现,由于产业的竞争力、消费力等综合因素,优秀的人才一般不愿意进入农业行业。
  农业是安全性、稳定性、基础性的战略性产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的重要论断,得到了各地政府的积极响应。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颜玄洲在研讨中谈到,江西省大力重视农业科学发展,在江西省“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征求该校专家学者意见,并提供了课题和经费的大力支持。


坚守为农初心,勇担强农使命


       我校始终牢记毛泽东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重要论述,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为使命,全面助力农村脱贫攻坚,服务我国乡村振兴。
  2019年4月29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 重要论述暨纪念毛泽东主席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著名论断发表 60周年报告会”在我校举办,国内外 300 多位学者专家齐聚江大,共同回顾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总结成绩与经验,进一步理清新时代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思路,为助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言献策。会上,中国农机文化展示馆正式启动建设,农业工程大学国际联盟正式成立,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这一系列举措为“耒耜国际论坛”奠定了基础。
  我校具有浓厚的农机历史。1958年,党中央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1959年毛主席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同年国家农业机械工业部提出以原南京工学院农业机械、汽车拖拉机专业为基础,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1960年1月20日成立“南京农业机械学院筹备处”。9月3日农机部批复同意正式成立“南京农业机械学院”。
  多年来我校农机人坚守为农初心,勇担强农使命。2020年我校成功入选首批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农业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国内高校第 50 位,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农业机械高等教育人才输送地。我国农村能源学科的创建者吴湘淦、我国植保机械奠基人高良润、我国耕作机械奠基人钱定华、我国排灌机械事业的创始人戴桂蕊等,学校造就培养了一批时代农机栋梁。
  “2020耒耜国际论坛”期间,我校耒耜大楼启用仪式暨农业装备成果展在江苏大学科技园举行。“现代化的大学,既需要大师,也需要大楼。”校长颜晓红介绍,新建成的耒耜大楼总建筑面积3.6万多平方米,为农业工程学院、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研究院等涉农单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
  论坛中,我校精心组织安排了农业装备成果展。在油菜联合收获机前,我校徐立章教授向各位来宾展示着他的科研成果,“很荣幸能在江苏大学这所百年老校追求我的梦想,学校的农机专业和学科有着优秀的师资和学术底蕴,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与各位农机前辈和身边的同事一起担负起江大的农机使命,传承江大农机人的精神!”
  正如袁寿其在论坛上表示,江苏大学与全国农机人一道,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勇担强农兴农使命,奋力创建世界一流农业装备学科,大力培养堪当农机发展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我国实现“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冬辰本版图片由高雅晶 冬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