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同一个纬度上山海有约
江苏南通和陕西汉中,两座城市,几乎处在地球的同一纬度上。
汉中是长江重要支流汉江的发源地,南通市是长江入海口一座滨江临海的地级市。
两座城市因为国家“苏陕协作”战略紧紧联在了一起。
10月19日至20日,我参加了由南通汉中两地网信部门组织的 “通汉协作·e网同心”主题网络文化交流活动,近距离了解汉中风土人情,实地感受南通汉中对口协作工作取得的成果,所见所闻,感慨良多。
老实说,在来汉中之前,我对汉中知之甚少。只知道汉中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是张骞故里,刘邦曾在此开创汉室基业,历史悠久。
汉中与汉江、汉朝、汉人、汉语、汉服等密不可分,被余秋雨先生称为全球汉人的老家。
至于汉中的物产,热面皮、菜豆腐、花生稀饭名闻遐迩,是网上吃货们公认的美食朝圣打卡之地。
此次文化交流活动,只有短短两天,除了加深了对汉中汉文化、饮食文化的了解,最主要的是感受到了汉中、南通两座城市之间开展协作结出的丰硕成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革命圣地陕西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压力大。在2016年之前,陕西省一共有56个贫困县,592万贫困人口。
苏陕协作,体现了中央对江苏的高度信任,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全省人民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倾力帮扶。
2016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之后,江苏更是给予人财物全方位支持,派出精锐之师,以决战决胜、攻城拔寨的劲头打响脱贫攻坚战。2017年至2019年,江苏累计投入财政援陕资金45.4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460个。2010年2月,陕西56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
2020年4月21日,总书记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考察。他在蒋家坪村茶园考察的一张照片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这个茶园就是苏陕扶贫协作产业项目。目前已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销售和茶旅开发于一体的茶饮产业链项目,直接带动当地72户234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其实,在陕西汉中,这样的苏陕协作项目还有很多。
常州大闸蟹试养汉阴、东台西瓜落户耀州、句容草莓扎根蒲城、盱眙龙虾引入勉县,陕电送苏、陕气入苏……苏陕走出一条“输血”与“造血”、当前与长远、扶贫与扶志扶智、对口支援与双向协作、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共赢之路。
19日我们参观考察的汉中大汉智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是通汉协作项目之一。
这家位于汉中南郑区大河坎镇三花石村的民营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劳务务工当方式带领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2019年发展农户种植辣椒1000余亩,200余户贫困户参与种植,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未来几年,辣椒种植面积有望达到2万亩。
位于汉中市勉县周家山镇的勉县苏陕协作中小微企业孵化园也是苏陕协作重点项目,目前已有陕西元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恒泰服饰有限公司、汉中伯特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进驻落户,创造就业岗位600余个,带动贫困户150多户,预计实现年产值3亿元。
事实上,“区中园”建设一直是南通汉中产业协作的重点。南通和汉中两地共建的“区中园”多达13个,直接带动汉中1万余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南通开发区紧扣劳动力转移就业主线,利用“城固之家”平台,举办多场南通企业就业扶贫招聘会,先后推介80多家企业1000多个岗位信息,鼓励企业优先招用符合条件的汉中城固贫困人员。开发区慈善会旗下王子慈善教育基金理事会资助城固县52名建档立卡的大学生,累计资助金额达78万元;南通圆梦慈善连心社发动社会爱心人士一对一帮扶城固县196名困难家庭中小学生,帮扶金额29.2万元。
汉中南郑区与南通如东县教育深度融合,南郑城关小学与如东实验小学结为友好教育交流协作单位,双方在课堂教学、教研活动、教师培训、课题研究以及困难学生资助等方面开展全方位交流,空中课堂成为交流互动的重要品牌。
山高水长情相牵,隔山隔水心连心。
短短的两天汉中之行,我们不仅看到了南通汉中产业协作结出丰硕成果,也深切体会到南通汉中两地干部群众的不解之缘。从项目建设、就业扶贫,到产业协作、干部交流,南通和汉中在经济、文化、教育、旅游、医疗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合作互动。
南通和汉中,这两个地球上同一纬度的城市,已经真正成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好兄弟、经济相融感情交融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