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雨:追寻更多的可能
苗雨是我校翻译专业外语研1801班的一名学生。最近,由于她荣获“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而受到大家的关注。“中国电信奖学金”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电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学联自2014年起联合设立,发掘、梳理、宣传优秀青年学生典型,对优秀大学生进行奖励。
苗雨本科就读于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出于对专门用途英语和术语标准化研究的兴趣,苗雨在考研时跨学科考取了我校翻译学专业。拥有文理科交叉背景的她学习成绩优秀:研一期间公开发表论文两篇,学年学位课加权平均成绩列年级第二名,获得2019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杰瑞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在社会实践方面,苗雨也不断突破自己。她现任陕西省学生联合会驻会执行主席兼任联络处主任、校研究生会主席,也曾受邀参加第五届西部油气论坛并受聘为第一届青年学者论坛组委会委员。苗雨面容姣好,皮肤白皙,同学们戏称她“明明可以靠脸,却非要靠实力”。但苗雨对自己却还是不够满意:“我认为自己还需要继续努力”。
大学伊始,苗雨便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作为学生,要永远要把学习摆在第一位。一开始,她也觉得很难平衡学习与活动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参加各种活动的历练中,她慢慢发现,学习与实践并不冲突,甚至是相辅相成的。2019年暑假,苗雨参加了两岸青年领袖研习营(大陆营)。在营队活动中,她从同学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不同的思维方法、开阔了视野。在随队外出参观、学习的路途中,她发现了很多与翻译专业相关的并值得研究的地方。期间,在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探访的时候,苗雨对博物馆内术语翻译不一致和两所博物馆翻译不恰当的地方进行了很多对比和研究,并据此完成了她的创新立项“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市外宣资料的调查与研究”,后来还在此基础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对苗雨来说,时间是咬紧牙关挤出来的。苗雨在省学联做驻会执行主席时,每天要按时上班。这和她每周二上午的课冲突了。在苗雨向单位的老师解释后,老师们也认为不能耽误学习,遇到时间冲突,上课优先。即便如此,当周二上午有临时工作时,苗雨也主动利用课间抓紧完成。另有一次,苗雨作为队长带领一支校级示范实践团队,在电子工程学院严正国副教授的指导下深入甘肃省庆阳市长庆油田,为长庆油田万口油井评价挖潜工作进行调研并提供技术支持。深山中,苗雨的手机没有信号,没有接到老师临时补上一节课的通知,错过了上课时间。虽然后来她得到了老师的谅解,“但错过了上课,我仍感到非常遗憾,”苗雨说,“这件事,也教会了我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在庆阳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大家正在没有信号、也没有公路的井场上一帧一帧地分析井漏原因,有位井场负责人问苗雨“你一个女娃娃,还是个文科生,干嘛跟他们跑来这穷乡僻壤干苦力活?”这不是苗雨第一次被问及这个问题,很多人不理解,苗雨为什么要参加这么多活动。苗雨也曾这样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来?我做这些事情的意义何在?但后来,她想出了自己的答案:“我是一个工转文跨考的学生,文理交叉学科背景让我感受到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在等着我,我想做更多的尝试。尝试的过程中,我又看到了更多的东西,对事物有了更多不同的感悟,这让我尝到了‘辛苦’背后的甜头。”苗雨认为,学生干部这个身份也在时刻鞭策着她。“学生干部经历给了我平台,让我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挑战更多的事情。同时,我身为学生干部,也应该负起更多的责任,去奉献、去创造。”苗雨说。她希望参加的这些活动、这些经历能成为她的支点,让她可以以此为依托,挑战更多的“不可能”。
苗雨坦言,有时候她也会产生“我已经很努力了”这种想法。在学习、整理材料之后的深夜,在实践走过崎岖的山路时,在完成活动策划案之后……她都曾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但“不管我多晚从教室回宿舍,总还有实验室的灯亮着,无论我几点给老师、学姐发消息,总能收到及时的回复。每当那个时候,我就会觉得‘我还差得远啊!’”苗雨说,“每次我想要停下来、想要安于现状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总有人比我更努力、更辛苦,我就会为自己的惰性感到羞愧,然后更加抓紧时间去追赶那些更加优秀的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