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第六种自由





  “喝板蓝根和熏醋能预防新型冠状肺炎”“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北京协和医院感染者逃跑”“武汉小汤山将停工,重新选址”……疫情期间,诸如此类的新闻信息层出不穷,招摇过市,大批群众则听风是雨,人心惶惶。
  新闻背后的真相是什么?我们紧密关注新闻的一举一动并信赖其真实性。可信息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大批为夺人眼球吸引流量的信息横空出世。过度的信息无孔不入地渗透进生活,是否我们也有拒绝的权利?也有不知情权?
  二十世纪初,信息匮乏,知识短缺,晏阳初将“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视作第五大自由,鼓励人们获得享有资讯的权利。几十年后,面对信息大爆炸式增长,索尔仁尼琴指出了另一种自由:“除了知情权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而言,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在这里,且不妨将“免于过度信息”的不知情权视作第六种自由,显然第六种自由现在比第五种自由更难能可贵,也更来之不易。
  信息过度往往使人陷入不真实的幻象中。“叮咚”,你的公众号推文来了;“叮咚”,今日头条正新鲜出炉;“叮咚”,你的微博好友正抖动着窗口私信你……信息铺天盖地,来势汹汹,而你我就像一只只加速旋转的陀螺,在信息的鞭策下转得不亦乐乎,虽然忙碌却仿佛使人安心。但正如《无问西东》中所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一篇篇鸡汤励志文,一则则发生在世界角落的新闻,不过是被无数次转载,不过是在脑海里转瞬即逝,不过是在贪婪消耗一个人短暂的生命。
  群体式奔命在信息海洋中往往使个体陷入焦虑与恐慌。世界日新月异,我们拼命奔跑唯恐被世界落下。当朋友侃侃而谈时政新闻,戏谑网络段子时,对此毫不知情的人便无法加入交谈从而产生一种疏离感,他们会因自己的信息闭塞而焦虑恐慌,继而奋不顾身地投入信息海洋中“汲取知识”,以此来融入日渐壮大的信息群体。这就像莫比乌斯环的魔咒,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尾,无休无止地循环往复下去。
  熊培云曾说:“自由这个命题和爱情一样古老,倘使我们将人生境遇视为一种此起彼伏,无休无止的逆境,那么逃狱便是一件永恒的事。”梭罗逃狱了。在某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清晨,他带着一把借来的斧头走进了瓦尔登湖的茂林间,远离世间纷繁复杂信息的熙熙攘攘,享受着此次完全的心灵之旅。“我虽不富甲天下,却拥有无数个艳阳天和夏日。”他兴奋地高呼。远离了新闻信息的狂轰乱炸,时间一下子变得富足,散步晒太阳读书思考,再也不用追逐热点追逐人群,在这里,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对抗信息过度。“番茄 todo”APP的流行不是偶然,它代表了人们反抗过度的信息影响正常工作学习的一种信念与决心。当手机被锁定的那一刻起,便人为地关闭了信息涌入的窗口,而不得不将注意力专注到眼前的任务中。尽管它不能改变信息泛滥成灾的社会现实,但至少我们为自己赢得了一方净土。
  生命短暂,没有时间留给过度庞杂的信息。从现在起,我也要捍卫我的“第六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