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尔基·阿丽腾:在中哈边境唱响“青春之歌”
“我们是光荣的新疆兵团,边关最前沿,谁说无人烟,荒凉戈壁滩,变成大花园,国土多宽,兵团多宽……”巡逻路上,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杜尔基·阿丽腾唱着兵团之歌,不由得裹紧了厚厚军装。如同之前的许多天一样,她在中哈边境巡逻,保卫祖国边防线安全,严防疫情境外输入。阿丽腾,新疆塔城阿吾斯奇的一名普通民兵,一位美丽的蒙古族女孩,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可爱的师大学子。
“血液里流淌着对戍边的热爱和向往”
阿丽腾的家乡阿吾斯奇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与哈萨克斯坦交界,一座镌刻着“李明秀同志之墓”的坟茔屹立于此。1979年1月30日,边防军人李明秀因患肝癌去世。弥留之际,他留下的遗言令人动容,“我死后,请把我的骨灰埋在阿吾斯奇边防连的双湖地区,我要日夜看守着国家的边防线。”日月轮转,风雪雕琢,“李明秀同志之墓”诉说着千千万万戍边战士的英雄史诗,也激励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牧民接续英雄使命,扛起戍边责任。
甘化身躯当界碑,英雄壮举励后人。阿丽腾从小生长在这里,父母都是牧民,在草原上放牧护边。她的血液里,天生流淌着对守护边境的热爱和向往。高中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加入守卫边防线的队伍。从此,嘹亮号角是起床令,草原晨曦是集结号。在起床洗漱、整理内务中开始新一天的军旅生活,早课、晨训后,立刻奔赴边境线上执行巡逻任务。长达80多公里的中哈边境线,空旷寂寥,鲜有人烟。“一天的巡逻结束后,常常四肢疲惫,脚底疼痛。但是经过晚上的恢复,我又能投入到第二天的巡逻中。向老兵学习,向前辈取经,我在军营里一天天成长。”
多年来,党组织和党员前辈始终是她前行路上的闪闪明灯,也是浸润她心田的汩汩甘露。阿丽腾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后,立即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如今,她已经光荣地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的一名正式党员,也是连队里唯一一名党员民兵。“在连队里,我的年龄虽小,但我深知党员责任重大,初心永远不能忘,使命要永远扛在肩上。”小小的阿丽腾,把党员的大责任深深埋在心底、付诸实践。
“疫情当前,在边防一线领悟‘神圣’和‘责任’”
2020年初,疫情席卷全国。在新疆疫情防控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后,边境执勤站人手紧缺。寒假在家的阿丽腾又一次冲在一线,主动联系边境执勤站,经过考核后,成为了一名防疫护边员。
疫情期间的巡逻工作严上加严。阿丽腾一方面要时刻关注着边境线上的动态,搜集并汇报突发事件,另一方面要向边境线附近居住的牧民宣讲防疫知识、进行爱国护边法治宣传教育。掌握蒙汉双语、学习思想教育专业的阿丽腾,正好找到了用武之地。
二三月间,阿丽腾的夜间巡逻时段是晚上12点至第二天清晨。此时的阿吾斯奇彻骨寒冷,若遇暴风雪天气,更是难忍的酷寒。“常常风刮得脸生疼,但特殊时刻,作为党员我深感使命重大,丝毫不敢懈怠。当我穿上制服、拿上器械和连队战友们一道在边界线上巡逻时,才真正体会到‘神圣’和‘责任’的含义,那是对国家主权、领土和边界安全的忠诚守卫,是对严防疫情境外输入的郑重承诺。”
回想起第一次视频调度时向兵团指挥部汇报值班备勤的情况,从起初的紧张局促,到逐渐熟练后的自信从容,阿丽腾脸上浮现出难掩的坚定和喜悦。“风雨无阻,夜以继日,我会坚持站好每一班岗,当好祖国的守边人。”
“甘当西部‘红烛’,滋养家乡繁花”
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戍边任务时刻在肩,学习任务也不能马虎。今年,受疫情影响,学校开展线上教学。阿丽腾值班备勤的地方常常没有网络。为了追赶课程进度,在完成戍边任务后,她总要千方百计寻找网络信号。“兼顾好戍边任务和学习任务,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常常觉得时间紧张,偶尔有些焦躁不安。”
学院辅导员王雨薇得知阿丽腾一边执勤一边上课的压力后,便时常与她谈心交流。老师的贴心关怀,让阿丽腾暖在心里。“学院对少数民族学子的关爱,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在课程留言区留言后,总能第一时间得到老师的细致解答。老师们帮我解决了很多难题,让我受益匪浅。”
从阿吾斯奇到西安,3100多公里。能够来到陕师大读书,阿丽腾用“庆幸”和“珍惜”来形容这趟青春远行。“在马院,老师们的谆谆教导让我受益良多,老师们严谨治学的态度让我肃然起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不久的将来,阿丽腾也将踏上家乡的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点亮星星之火。
阿吾斯奇,在蒙古语里意为“开满小黄花的地方”。阿丽腾和祖祖辈辈生长在那里的蒙古族儿女一样,深爱着那片热土。那将是阿丽腾绽放青春的舞台、涵养瑰丽的土壤。“不爱红装爱武装,更愿尽力报家乡。我立志践行‘西部红烛精神’,让阿吾斯奇的小黄花开得更为茂盛。”阿丽腾笑着,像牧场的小黄花一样灿烂无暇。